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苻坚(338年至385年):字永固,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国君,在位二十八年,是惠武帝符洪之孙,丞相符雄之子。

从小立志,统一天下

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其一生,一位国君的性格往往会决定国家的兴衰。纵观几千年历史,我们就会从中发现每个朝代的皇帝,只要是英明贤武,在位期间就会迎来国家盛世,

学过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魏晋十六国时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也知道在这场大战中一败涂地的前秦皇帝苻坚。在一般人眼里的苻坚是个十足的武夫,点墨没有,有勇无谋。

其实,苻坚是一个风流儒雅的人,论起治国安邦之道,也许他可以和唐宗汉武相比。他招贤纳士,整顿纲纪,把前秦治理成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文化比较昌盛的政权。任人唯贤,改变了非氐族人不用的旧观念,大胆任用出身寒微的人士,使国势大盛,雄霸北方。

从简历看出,苻坚出生于帝王门庭,十九岁就当了前秦的皇帝,如果没有过人之处,他不可能荣登大宝成为一代帝王。从小时起,他就刻苦学习,广泛博览经史典籍,并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

357年,因同族暴君苻生想要除掉苻坚时,苻坚果断采取行动,把昏庸的暴君苻生给擒获,即位后使人杀了废帝苻生。本来,他想把皇帝让给堂兄苻法,但堂兄自知不能担大任,死活不肯答应。无奈之下,群臣和众多兄弟及部属,坚决拥护苻坚做皇帝。

虽为“异族”,自苻坚当上皇帝,他就更加大力提倡汉文化,注重道德修养,推崇仁义儒教。他是氐族贵族,但从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对汉文化非常感兴趣,这就奠定了他带领前秦走上辉煌时期。

任用贤才,重视儒学

苻坚的父亲符雄去世后,他就继承了父亲的东海王爵位。于是集博学多才艺一身的他,胸怀经略大志,广交贤才和豪杰。同时,内心也痛感当时误国害民的社会和政权弊端,因此即位后决心开创清明的政治局面。

作为帝王,苻坚能有如此的政绩,最英明的还是任用寒门出身的汉人王猛。因为王猛非常博学,又研读和熟悉兵书,善于谋略与用兵,他和苻坚认识后,便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乃至后来,苻坚即位后,就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之后被苻坚提升为丞相、大将军。这是特例,不过苻坚还任用了其他的不少贤臣。

即位之初,苻坚就“修废职,继绝世,礼神祗,课农桑,立学校……其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以后又“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孙并遣受业,其有学为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悌力田者,皆旌表之。……坚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

这些历史记载,可见苻坚对文教,儒学的重视,并且自己“一月三临太学,黜陟幽明,躬亲奖励”,于是“诸生竞勤焉”。在乱世之中,没有长人之处又如何安身立命呢?

在苻坚的提倡和影响下,学习儒学、兴办学校等已经成为了前秦社会的文化趋势。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而排斥汉文化,相反,他们更加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这在十六国时期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中是很突出的。

前秦时期,氐族诗人的诗歌创作,在上层社会中应该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只是由于长期的纷争战火,保存至今的作品屈指可数。特别是在苻坚统治时期,《晋书·苻坚载记》所述:“(苻坚)乃命群臣作止马诗而遣之……于是献诗者四百余人。”

史料又记载,苻坚南游霸陵时“酣饮极欢,命群臣赋诗”,可以说在朝廷上的官员应该是都会作诗的。晋是前秦的死敌,《晋书》这样评价应该是公正的。况且,修史官也多为汉人,能够这般评价一位少数民族政权领导,说明他还真的不错。

作为前秦国最高统治者,苻坚也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够创作诗歌,杨慎在《升庵诗话》(卷七)中说:“商风陨秋箨,苻坚诗也,何让汉魏。”虽然只是苻坚留下的残句,亦可见其慷慨端直,颇具建安风骨的诗风。

从现存的史籍记载中,也有三次记载了苻坚赋诗的情形:其一,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记载:升平二年(358),苻坚出巡龙门和韩城时,曾赋诗;其二,《晋书·苻坚载记》记载晋简文帝咸安二年(372),他任命苻融“为镇东大将军,代(王)猛为翼州牧。融将发,坚祖于霸东,奏乐赋诗”;其三,太元七年(382),“坚飨群臣于前殿,奏乐赋诗”,亦见于《晋书·苻坚载记》。

由此证明,统治者的提倡,上层社会的文化氛围,促进了民间诗歌的创作。历史学者认为苻坚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历观中国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这四点的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苻坚在位二十多年,的确也让前秦辉煌了一段时期,只是这个时期过于短暂了。

不听遗言,终被杀害

苻坚关于西域的问题,在史书中也有记载,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他听说西域龟兹国有个叫鸠摩罗什的高僧,通晓佛法,能知祸福旦夕。于是,他想把鸠摩罗什请到长安来,就派吕光大将军前往西域,在安抚诸国的同时,关键的是要把高僧带回京城,能给前秦带来福运。

没想到的是,苻坚南征晋朝,兵败后被羌族首领姚苌杀害。而身在西域的吕光听说苻坚被姚苌杀害,就在凉州自立为王,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则在凉州呆了十多年。直到吕光的儿子被杀,凉州政权不复存在,鸠摩罗什才被送往长安。

最关键的是,苻坚当初没听丞相王猛临终的遗言。375年,王猛积劳成疾病危,苻坚亲自为王猛祈祷,还派侍臣到名山大川为王猛治病之方。因此,王猛非常感动,就上书谏言,为苻坚说了一些掏心窝子的话。

临终那天,苻坚守在病危的王猛床头,心里异常难过将痛失良臣。王猛突然睁开眼睛望着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

苻坚听了王猛的遗言,嘴上答应王猛会按照他说的话去做,但事后却没去清除鲜卑和西羌归顺的贵族势力,反而继续任用,不料最终酿成大祸,导致前秦加速了灭亡的结果。

但可惜的是,苻坚“矜大好功,不知休息民生,怀妇人之仁,在内有慕容垂等未除之时又大举伐晋”,一跌而失天下,成为后世讥讽攻击的目标。不过,后世历史学者对于苻坚的雄才大略,还是觉得跟汉武帝,以及唐宗宋祖有得一拼。如果说他莽夫,有点过于牵强,但作为帝王太优柔寡断,也会酿成恶果。

难得可贵的是,苻坚能推崇儒学,学习汉文典籍,任用贤能,体谅民情,还虚心作文赋诗,极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从这一点看出,作为一代帝王,不能用“莽夫”两字来代替,他治理前秦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