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东方朔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身后留下很多有趣的传说故事。民众讲述有关他的故事,不断对他加工改造,文人也不断对他加以增饰和渲染,后来他就被改造成一位神仙。

历史上的东方朔

《汉书·东方朔传》说东方朔是“平原厌次人”,是汉武帝征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时公车上书的人才,先在金马门待召,后为常侍郎,长期“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虽然他也曾做过太中大夫,但总的来说官位不高。司马迁的《史记》并没有给东方朔立传,褚少孙补著的《滑稽列传》把他当作滑稽之士,其事迹中可能掺入一些民间传说。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东方朔去世后,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刘向小时候曾多次向“长老贤人”询问东方朔的旧事,长老们都说他“口谐倡辩,不能持论”。扬雄也说他“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在西汉文人看来,东方朔是一个诙谐善辩的人,品行和文章都很一般。班固在《东方朔传》的赞语中说:“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着之朔。”可见在东汉初年,东方朔的传说已经非常盛行,不仅“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且很多“奇言怪语”已经附会到他身上了。

不过,从历史记载的东方朔来看,他身上显示出来的主要是儒士的思想品格。《汉书·东方朔传》载有多篇东方朔写给汉武帝的谏书,应是比较可靠的历史文献,对于我们认识他的真实面目很有帮助。《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好游猎,欲划出关中大片土地开辟上林苑,东方朔以为“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谷”,劝阻汉武帝不要开辟这个禁苑。汉武帝虽然肯定他的进谏,擢他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还赐他黄金百斤,但仍然开辟了上林苑。东方朔官职卑下,人微言轻,根本无法改变汉武帝的决定。他的其他几处进谏也都称引《诗》、《书》,标榜尧、舜、禹、汤、文、武等儒家圣人,显示出鲜明的儒士品格。基于儒士的立场,他对汉武帝的求仙活动不参与,更不煽惑。元封元年,汉武帝封禅泰山之后,方士们说蓬莱神仙似乎可得,于是汉武帝怀着侥幸心理欣然前往,想要亲自乘船到海上寻找蓬莱仙人。群臣皆谏阻,东方朔也上谏道:“夫仙者,得之自然,不必躁求。若其有道,不忧不得;若其无道,虽至蓬莱见仙人,亦无益也。”最后汉武帝放弃了浮海求仙的打算。从东方朔的这些言行来看,他虽算不上大儒、纯儒,也算是一个立场坚定的儒士。

民间传说对东方朔的改造

两汉魏晋时期的民间传说对东方朔进行了较多改造,一个迥异于历史原型的东方朔浮现出来。民间传说经过文人加工记录(文本化)以后,今天我们将这些文本称之为小说,包括志人小说、志怪小说、杂史小说等。这些小说既包含了民众的想象和创造,也包含了文人对传说故事的剪裁、整理和增饰。在小说中,东方朔的地位逐渐被抬高,他不但被神仙化,还被说成岁星之精或太白星精。

《列仙传》最早较系统地记录东方朔的传说。该书说:东方朔在吴中做塾师数十年,汉武帝时拜为侍郎;至昭帝时,他时而进忠言,时而作戏语,众人不解他的旨意;至宣帝时他将官帽放在官舍,随风飘然而去,“后见于会稽,卖药五湖,智者疑其岁星精也”。按照这个说法,他先后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为侍郎,时间将近百年,再加上在吴中做塾师和后来卖药五湖,时间就更长了。这时的东方朔已经被仙人化,进而被“智者”怀疑为岁星之精了。还有多部书说:东方朔在世十八年,天上不见岁星,东方朔死后,岁星复现。应劭的《风俗通义》说:“俗言东方朔太白星精,黄帝时为风后,尧时为务成子,周时为老聃,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皮,言其神圣能兴王霸之业,变化无常。”岁星即木星,太白星即金星,两者都是星空中最明亮的行星,不管用哪一颗来比附东方朔,都是对他的神秘性的高度肯定,而交互用来比况东方朔,更可以看出他在民间传说中被赋予了很高的神格地位。

东方朔在汉武帝朝十八年而死的说法与东方朔在汉朝百年为侍郎的说法相互矛盾,说他是岁星之精与说他是太白之精也相互抵牾,还有其他诸如此类的不一致之处。但是,对于传说人物有多种说法并不奇怪,也不影响人们对东方朔故事的讲述;相反,越是众说纷纭越表明这个人物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已经获得了广泛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