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建朝近三百年,期间一共有十一位皇帝。清朝最终覆灭的时候,末代皇帝溥仪甚至连在皇宫生活的资格都没有,垂暮的清朝早没有了“康乾盛世”时的风光。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起于康熙二十年,止于嘉庆元年的这段时间,是清朝发展的巅峰时期,这是中国许多考古学家根据当时的政经文三方面发展评定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表面来看,当时清朝平定了内乱国家安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学术文化方面也有集大成的趋势,这些证据似乎表明当时的中国确实处于盛世。

但鲁迅看过了一些国外相关的文献记载后,直言自己怀疑所谓的“康乾盛世”只是一个骗局。就拿经济方面来说,中国封建时期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在宋朝,那时候的工商业极其发达。明朝制度虽然有所改变,但是经济还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而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中国的经济发展便逐渐滞缓,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工业总产量的降低,当时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由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出,后人们所说的“康乾盛世”,其中有很多水分。

清朝当时自称的鼎盛是建立在国家大一统上面的,世世代代的领导人都坚持着这个基本原则。不过在“康乾盛世”,中央政府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摩擦也没有减少,康、雍、乾三代都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并且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三代皇帝不断派出大规模的军队征讨边疆政权,但征讨又不够彻底,白花花的银子流出去了,问题却丝毫没有得到解决。最后康熙驾崩的时候,整个国库只剩下50万两白银。

而学术文化集大成更是一个笑话,文字狱在封建王朝时不时会发生,以清朝最为严重,到现在这三个字已经演变为讽刺言论不自由的一种说法。康乾时期学术凋敝,发展了数百年的哲学在清朝消失了,甚至历代皇帝都十分推崇的儒学也不见踪影。

最受当时统治者喜爱的学术是考据学,主要的研究方面是考经证史。这一学说的兴起直接导致众多官员文人因从前所写的诗句或随笔入狱,连“清风明月”四字都是不可说的忌讳。在这样恶劣的学术环境下,许多读书人被流放到穷山恶水的满洲,逃过一劫的读书人们自然也不敢进行任何的文学创作,只能抱着死板的八股和考据学研究。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繁荣表象背后,隐藏着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事实。但当时的几任皇帝丝毫没有觉悟,并且沉溺于眼前的繁荣景象。统治者和官员的无能是清朝后期衰落的一部分原因,除此之外贪官横行也是清朝迅速衰败的重要原因。

康熙时期的宰相就是著名的贪官,严嵩和他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康熙在位的时候有官员多次谏言,但康熙无动于衷。雍正虽然刚正不阿,但是对于贪污导致的考场舞弊事件管制依旧不够。乾隆时期,官员的贪污行为愈演愈烈,官僚基本都是成群结队地进行贪污。后期乾隆意识到事态严重,曾经试图以雷霆手段震慑贪官,但收效甚微。

而且清朝还存在着民族歧视,这就导致清朝官场中存在着大批无德无能的满清官僚,有实权但没有能力,反而是很多有能力的汉人被埋没。科举本是封建王朝文明的一大产物,但是因为各种限制,到了康乾时代,科举却只剩下八股文这么一个空壳,根本就无法全面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和文采。

不合理的科举制度选举出一批只知道死记硬背的官员,这些官员组成了无能的清朝官僚体系,康、雍、乾三代基本没有出现任何有成效的变革与革新,这一点要追究到统治者对于思想的禁锢,这些政策彻底抹杀了中国当时反思和前进的可能。

清朝后期社会经济发展滞缓,清政府腐败无能,封建残余们追忆往昔时总会借以“康乾盛世”的由头。但这一时期从来不是中国的辉煌时期,它只不过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自欺欺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