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三国演义》是这样写赤壁之战的:

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架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曹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曹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红色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摧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曹操叫苦连声。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那里听得弓弦响?正中箭窝,翻身落水。

于是,从罗贯中数百年前笔尖流出的这段话到今天的此时此刻,绝大多数人眼里的赤壁之战,大概是这样一个序列:曹操南下,孙刘联合,黄盖诈降,诸葛祭风,周瑜纵火,走华容道。又不知有多少人,在看到诸葛亮如妖般七星台求东南风时,会自问一句:难道真有这事?

其它,如曹军南下八十三万,铁索连环一望无垠,曹操在华容道上的笑,关公在葫芦口边的义,名言佳粹,太多,说不尽。然而,演义是精彩了,合着历史上这事,到底如何呢。

《武帝纪》对赤壁之战的记载,非常凝练:

曹操至赤壁,与刘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武帝纪》

曹操在赤壁和刘备有过一战,战斗情况不太顺利。当时发生了瘟疫,士卒死伤众多,于是曹操退军了。

这段记载给人的感觉,与通常认为的天差地别。别说什么诸葛祭风,火烧战船没有提到,曹操和刘备的会战也只是不利而已,哪有那么大损失?再看其他一些记载:

建安十三年,曹操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贾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汝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曹操不从,军遂无利。——《贾诩传》

曹操征荆州,刘备奔吴。孙权多与刘备兵,以御曹操。——《程昱传》

孙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刘备并力,与曹操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刘备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操引归。——《先主传》

孙权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诸葛亮诣刘备,并力拒曹操。曹操败于赤壁,引军归邺。——《诸葛亮传》

孙权遣并佐先主拒曹操,曹操引军退归。——《关羽传》

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刘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操军。曹操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吴主传》

除了《先主传》里有一些新玩意,其他传记与《武帝纪》貌离神合。无非曹操在赤壁和刘备打了一仗,损失些船,然后撤军。但重点,还是落在了“瘟疫”这事上,陈寿想让后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曹操当年在赤壁,打了一场小败仗,而且失败的缘由,主要是因为天灾,不是战斗失利。

如此,后人自然明白:曹操果然用兵如神,连这场所谓的人生大败,也不过是天不长眼,有孙刘联军什么功劳?

但一部失传千年的古籍,或许会颠覆人们的认知。

会战日,黄盖先取十艘小而轻便的战船,在其中装满干柴干草,又浇灌上油,再用红色的帷幔将小船覆盖,在船上插上旗帜。当时东南风很急,黄盖命这十艘船冲在最前,在行使过半时,扬起风帆,命士兵大喊:“我们来投降了!”曹操军中许多人都出营观看。待到东吴战船距离曹军两里左右时,同时放火,火烧得非常猛烈,大风吹得也非常猛烈,东吴十艘战船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向曹军战船,将曹军战船烧了个遍,也波及到了曹军岸边的营寨。——《江表传》

有关赤壁之战的记载,相比于正史中的曹操传记,江表传的记载非常详细。这不得不让人们认为,陈寿在给曹操作传时,刻意掩盖了许多真相。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前,世人如果只从陈寿记载看,是不会知道当年这些真相的。我们今日之所以了解赤壁之战的许多细节,也是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否则,我们也只能了解到如《武帝纪》中记载的那些粗略概况,从而无法了解历史真相。

结合江表传的记载,赤壁之战的实际情况大致如下:曹军屯兵江北,孙刘联军屯兵江南。开战前,曹军军中已经有不少士兵都得了病,战斗力已经打了折扣。之后,曹军和孙刘联军有过一次交战,不过这次交战的规模不大,曹操小败后,引军退回江北大营。接着,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黄盖诈降”一事。

梳理史料后,几件重塑传统认知的事情浮出水面了。首先,曹军在赤壁之战中,军队数量并非八十三万,最多二十多万;第二,由于疾病横生,曹军在战前的战斗力就已大打折扣;第三,火烧曹军战船的事儿的确有,但并非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什么黄盖亲自率领战船去烧,只是他命令手下驾着十艘小船火烧曹军战船;第四,孙刘联军并没有全部烧毁曹军战船,而且史料说,曹操退军后,自己烧毁了很多剩下的战船。第五,至于什么诸葛祭风,苦肉计,阚泽江东会周瑜这些,纯属子虚乌有,尤其是阚泽,一位当时挺优秀的人,硬是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盗书小人的形象。

由此可见,即便如《三国演义》这样七分史实三分演绎的作品,有时也能给后世还原出当年许多事情——尽管史料中没有记载——然而也不能全怪陈寿,毕竟他是晋朝专门负责编纂史书的人员,晋承魏统,陈寿不可能不在曹操的传记里,尽量美化曹操,抹杀他的不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