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大军,粉碎了曹操南下迅速平定荆州、扬州的计划。在"赤壁之战"之后,孙刘联军开始反攻荆州,孙权取得南郡,刘备取得武陵、零陵、长沙、桂阳。"荆南四郡"虽然地盘大、人口多,但是战略价值远不如南郡。有了南郡之后,孙刘联军才有屏障荆南以及西进入川的能力;后来双方更是因为南郡的归属爆发了战争。"南郡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力,并不比"赤壁之战"小。

"南郡之战"的历史背景

"南郡之战"是紧随"赤壁之战"之后的,"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冬十二月,"南郡之战"是在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打了很长时间。"赤壁之战"之后,曹仁留守江陵,徐晃大概也在江陵,满宠在江陵以北的当阳,李通大概是在汝南郡西部,靠近南襄盆地的地方。而曹操本人并没有在南郡,而是拐了一个弯,跑到了淮南地区。

周瑜和曹仁在南郡打了差不多快一年时间,这段时间曹操都没有到南郡去,而是跑到淮南平定雷绪、梅成、陈兰等势力。在南郡战场上,除了满宠、李通等人的支援,几乎没有见到其他支援(文聘、乐进与关羽的战斗有争议,小编更倾向于发生在建安十七年的"青泥之战"中)。这说明曹操对孙刘联军(准确来说应该是孙权)的态度,或者说进攻的战略,变成从淮南地区入手。所以他会在建安十四年做了很多加强控制淮南地区的举措,又消灭陈兰、梅成等反抗自己的势力。

至于荆州的态度,曹操应该是一种防御为主的态度,南郡已经深入到江汉盆地腹地,利于进攻,不利于防守。我们看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和"南郡之战"有些类似。一个是樊城被围,一个江陵被围。"襄樊之战"中曹操不断向樊城输送援军,"南郡之战"却没有。可以看出曹操的底线是保证对南襄盆地的控制。江陵对于孙权和刘备是必争之地,没有江陵,荆南地区得不到保护,更不要说刘备集团和江东集团都想要的益州。但对于曹操来说,重要性相对弱一些。所以周瑜等人坚定不移地进攻江陵,曹操却没有花费太多的资源保卫江陵,这是"南郡之战"的一个历史背景。

周瑜、曹仁争夺夷陵

"赤壁之战"后,周瑜、程普、刘备等人离开向西追击,对南郡发起反攻。江陵是一个军事重镇,当初曹操之所以派遣"虎豹骑"急行军追杀南撤的刘备,就是担心刘备先一步赶到江陵。而且益州刘璋在"赤壁之战"中有向曹操示好,"遣兵给军"的动作。封锁峡口,保证益州不会出兵干扰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事情。所以周瑜没有先进攻江陵(按《甘宁传》中记载,周瑜似乎先进攻南郡不利,再听从甘宁的建议攻取夷陵,不过结合其他史料来看,应该是先取夷陵),而是派遣甘宁进攻夷陵。

甘宁手下只有几百人,不过夷陵的守备也不是很强,甘宁顺利完成任务,加上新招募的一些士兵,差不多一千多人。曹仁分出一支五、六千人的部队围攻甘宁,制造箭楼向城内射击。甘宁无法抵抗,只能向周瑜求援。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摆在孙刘联军的面前:救还是不救?不救甘宁,甘宁就很有可能被吃掉,然后曹仁从侧翼威胁周瑜的安全;如果分兵救甘宁,就会导致主力部队削弱,可能会有危险。

这个时候吕蒙向周瑜、程普献计,只留凌统与曹仁对峙,主力部队迅速到夷陵救甘宁,另外再分兵在曹仁军队的归路上设置障碍物,迫使他们弃马步行。周瑜采取了吕蒙的计策,率军支援甘宁击退敌军,按《吕蒙传》说法是"所杀过半",至少两千五到三千的战果。又因为之前备下的木柴封道,逃回江陵的曹仁部队只能下马,周瑜因此得到三百匹马。经过这次战斗,孙刘联军士气大盛,趁势渡江正式进攻江陵。

围绕江陵的拉锯战

孙刘联军的先锋先渡过长江,数量大概几千人。曹仁为了打击孙刘联军的士气,提升己方的士气,派牛金率领三百人冲击孙刘联军前锋。可惜牛金没有张辽在"合肥之战"中的表现,被围困起来。曹仁亲自救援牛金,在孙刘联军先锋中反复冲杀,得胜而回,也算是达到了目的。双方各胜一阵,在江陵城下开始长期的拉锯战。

在周瑜与曹仁正面对抗的时候,刘备集团也不是毫无作为。刘备向周瑜提议,自己率领两千人绕到江陵城后,对曹仁以及江陵守军施压,切断江陵与后方曹操所控制地区的联系。刘备是否这么做,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关羽确实执行了这个任务,活跃在江陵后方断绝北道。在周瑜与曹仁对峙的时候,关羽至少与满宠、徐晃两个人交战过。

周瑜为了鼓舞士气,亲自督军作战,结果被箭射中右肋。曹仁听说周瑜受伤,认为这是反击孙刘联军的好机会,于是出兵进攻。周瑜强行巡视军营,维持斗志。曹仁看到无法击败孙刘联军,只能撤退。最后双方坚持了快一年时间,都损失惨重。不过相比较于代价来说,江陵对于孙刘联军是必争之地,对曹操并不是。于是曹仁决定放弃江陵,汝南太守李通率军突破关羽的封锁,接应曹仁撤退。周瑜成功拿下江陵,为孙刘联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南郡之战"的影响

"南郡之战"结束后,江东集团获得入川的跳板。本来周瑜想要率军入川,但是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死,在鸽派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所谓"借荆州"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刘备因此能够进入益州消灭刘璋,一定程度上完成《隆中对》的第一个条件,建立了蜀汉政权的基础。

另一方面南郡可以入川,可以北上进入南襄盆地,还在扬州上游,其战略价值对于江东集团来说极其重要,因此也导致孙权与刘备的决裂。在"襄樊之战"中,关羽以南郡作为基础进攻襄阳、樊城,孙权趁机偷袭南郡以及关羽所辖荆州,导致关羽战死,又引发刘备的报复,爆发"夷陵之战"。可以说"南郡之战"的影响非常深远,它促成了刘备的崛起以及孙刘两家的矛盾升级,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军阀的局势。所以从影响上来看,"南郡之战"是不低于"赤壁之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