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17 来源:hao86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提到陈胜吴广起义,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是农民起义,诚然,参与大泽乡起义的主力军确实是农民,因为秦朝初年,天下最多的人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民,但是起义的领导者陈胜却未必是农民。

关于陈胜其人,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里有比较详尽的记载,令人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几句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苟富贵,勿相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些口号都出自陈胜之口,说陈胜是贫苦农民出身,估计谁都不会相信。我说陈胜有文化,就是通过这些名句可以得出的结论,那么陈胜的文化底蕴从何而来呢?要知道秦朝是没有义务教育的,一个人想读书还是需要相当高的条件的,说能读的上书,接受过教育的人凤毛麟角并不为过。就算接受了教育,没有一定的领悟和一些生活上的经历和感受,想说出点名言来还是很难的。要知道那个时代,不仅受教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想看到好书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书能看懂又是一件难事。因此能说出名言警句的前提是:受过教育,看过好书,自身有家族传承,还要有经历,才能有切身的感悟,正所谓有感而发。

看陈胜所说的话,说他没有读过诗书,所说的话都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这种话是很难让人信服的。比如“鸿鹄”这个词,鸿字指大雁,鹄字指天鹅,而两个字组合起来,通常指飞行能力很强,能飞很远距离的鸟,在中国古代神话里则指白色的凤凰。

陈胜是上过学读过书的文化人。陈胜说这句话时的背景,是他挥汗如雨的在田间耕种,十分疲劳的时候。陈胜这种文化人估计从来就没有干过农活,这和读书的辛苦是不一样,心里有怨气和不满,他选择了发泄出来,说出了“苟富贵,勿相忘”的目标,但被其他人嘲笑。人的文化背景,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来。这就好比看到了日出,有的人会作诗,有的人会做赋,有的人会说:“太阳出来了”,有的人选择沉默一样。在秦初能够有条件读书的,除了六国没落贵族和士族大家之子外,没有其他的可能。

陈胜吴广是职务的,这个职务是屯长。那么屯长是个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权力,可以管多大的事情呢?

屯长可以管理五十个人,做屯长的条件是要有四个人头,而且对于一般人来说,从屯长在想向上就十分困难了,那相当于打破了阶级,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陈胜吴广能混到屯长这个级别,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奋斗的上线了。而且这个职务风险很好,如果自己手下的兵卒在战场上不能收割足够多的人头,作为屯长是要承担相应罪责的。这个领导不好当,搞不好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说道大泽乡起义的背景,不得不说延误工期不是死罪,但是做为屯长的陈胜吴广的罪责要比一般的士族大得多,因为他们要承担领导责任,确实是要杀头的。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重要目的:为了自保,逃跑没用,只有造反才有一线生机。

陈胜对于楚国的历史也十分熟悉,他提到了项燕,项燕是楚国的大将,爱士卒素有威望,这是我们知道的。但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秦初的人也都知道,就算是当时的楚国之民,你问他项燕是谁?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知道,不是他们不爱国,而是当时的消息闭塞。不像现在信息发达,你不知道的事情,用手里搜索一下就知道了。那么提到项燕会获得谁的支持呢?当然不是楚国的老百姓了,至少要是能够知道楚南公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的人,也就是争取六国没落贵族和各路反秦势力的支持。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陈胜吴广起义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大家着想,而是为了保住他们自己的脑袋罢了。为了达到保命安身目的,总要有一个高尚的理由才行,有一个合理的动机才好,这就是陈胜的作用。

说过了陈胜,我们再来看看吴广的能力。用《史记·陈涉世家》里的说法: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胜的理论水平高,但是有点脱离群众,这也是他说:“苟富贵,勿相忘”没有人相信的原因,因为大家认为他就是个耍嘴的,没有什么实际的能力。而吴广则不同,通过上面的话,就可以知道,吴广很善于笼络人心,笼络人心可不是说几句漂亮话就可以了,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益驱使,是不能打动人心的,吴广的“素爱人”一定是建立在切实利益基础之上的。因为大家对吴广的态度是“士卒多为用者”,甘心情愿被吴广所驱使。大家把吴广当做了兄弟,吴广把大家当做了棋子。

起义过程中,吴广也表现出了他行动派的特点,《史记·陈涉世家》有载: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与其说将尉喝醉了,我看不如说有人把他们灌醉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人喝醉了容易激动做出错误的判断;人喝醉了神志不清,战斗力会下降。将尉喝醉了之后,吴广就开始行动了,他先用语言去激怒将尉说自己要逃跑,将尉果然中计鞭打吴广。将尉认为吓唬吓唬就行了,可没想到吴广的目的就是要他们的命,吴广夺过将尉的剑将其中一个人杀死了,另外一个想逃跑,也被吴广杀死了。看到了吧,陈胜是动嘴的,吴广的动手的,陈胜负责鼓动人,吴广负责杀人,分工明确。

至此,几百人分命运和陈胜吴广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延误工期不会被杀头,但是杀死将尉却是死罪。这时候,又该陈胜登场了,他要把事情和大家说清楚,让大家知道已没有退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造反还有机会成为王侯将相,不造反就只有死路一条,大家看着办吧!没有人愿意放弃最后一颗救命稻草,大家只好硬着头皮干起了造反的买卖,说被陈胜吴广逼上梁山并不为过,但最后真正为王的却是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