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以德服人是指以良好的德行使人佩服。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东吴大都督吕蒙白衣渡江袭击荆州,麦城斩杀关云长,痛心的汉昭烈帝经过两年的卧薪尝胆,在称帝后的第二年经过战前动员,亲率四万蜀中精锐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结果却是大败而归,蜀中精锐死伤殆尽。

若是刘备能够做到以下三点夷陵之战便有了胜利之机。

一、军规严格,让诸葛亮有更多的言语权,避免张飞犯错误,提高将领的整体素质。

张飞之死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夷陵之战中蜀汉一方的实力遭到明显削弱。是役刘备大败,直接原因即统帅不得力。蜀中无大将,冯习做先锋,正因为此公的轻敌,导致陆逊火攻得手,全局糜烂。可以合理推测一下,如果张飞并未遇刺,在车骑将军的面前,哪里有冯习的座位?这统诸军的角色还能作第二人想?以张益德的老辣,万人敌的将才,与刘备的默契度,虽不能断言横扫吴军如卷席,当不至于折腾出这等烂摊子。如此,汉军进,可逼迫孙权割湘西之地求和,实现东征的战略目标;汉军退,则主力犹存,元气不损,绝计闹不到军破主亡,孔明独撑大厦的惨局,其后东征北伐,回旋余地大增。

张飞:忠义、勇猛,并不是演义中的大老粗,反而有儒将风范,善于书画(善画仕女图),写得一手好字,而且有勇有谋,军事能力我个人觉得比关羽强,败绩印象中只有进攻汉中时一次失利(击败张颌的战役是汉中之战前的保卫战,那时候是张颌入侵益州),但是为人有些粗暴,主要是不善待士兵,刘备常常警戒他,张飞后来被小兵杀死时,信使传消息传到刘备那儿时说有张飞的消息,尚未说明情况刘备就已经猜到是张飞的死讯。

二、全力以赴,在战前鼓舞士兵,提高战斗力,解决病员不足的原因。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夺取天下是因为他不安分,敢于铤而走险。夷陵之战失败后蜀国光一个县郡便集合了五千多人在马忠的率领下去救刘备,试想如果夷陵之战前期动员齐全的话,蜀国该有多大战力。

三、早一点解决陆逊,为后续的道路更加平坦

当刘备逃往白帝城时,部将徐盛、潘璋、宋谦等各自上书,要乘机进攻蜀国。孙权征询陆逊的看法。陆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陆逊为防曹魏乘机袭吴,仅派李异、刘珂部追踪刘备至南山(秭归南岸山),而未行大举追击。黄权部被吴军截断归路,被迫降魏。不久,魏军果然发兵攻吴,但已无机可乘。

刘备收集败将残兵,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后,大为惭恚,说:“我竟受到陆逊的挫折侮辱,岂非天意啊!”秋,刘备听说魏犯吴,写信给陆逊说:“贼兵已经在江陵了,我也准备再东征,将军还能行吗?陆逊说:“恐怕旧伤未愈没有时间兴兵吧。你应该跟我们的君主通好才对,如果不听我的劝告再率大军前来,这次我不会让一个人存活性命。”结果刘备没有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