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戚继光招募义乌兵建立戚家军后,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十三战十三胜,取得台州大捷,基本荡平浙江倭寇。

随后,戚继光又领军入闽抗倭,就是在福建,戚家军遭受了建军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役。

戚继光进入福建后,连战连捷,最后把剩余倭寇压迫在兴化城附近的林墩一带。由于戚继光主张出其不意,所以在到达兴化的当天,就决定包抄倭寇。戚继光审时度势,决定分二路夜袭林墩倭寇,由派戚家军一部从北面堵住倭寇退路,自己则亲率主力从南面主攻。戚家军不熟悉地形,便由福建方面提供了一个向导带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向导居然是汉奸。戚继光决断过于神速,以至于汉奸向导根本没来得及把消息送出去。但是,汉奸熟悉地形,便在带路上做了文章。

汉奸向导把戚继光带到了林墩南面,一个叫小桥的地方。这个地方河网纵横,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通过林墩的门户。倭寇为了阻挡戚继光,拆毁了附近的大部分桥梁,仅剩一座狭小的小桥,仅供二人相向而过,倭寇正以逸待劳,在桥对面守着。等到戚继光到达小桥时,北面明军已经开始进攻倭寇。而此时,戚继光也发现情形不对,可那个汉奸向导早已溜走。没办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戚继光再有迟缓,北面戚家军人数少,肯定支持不住,全歼倭寇的设想也必定泡汤。但是,桥面如此狭小,戚继光苦心操练的鸳鸯阵、两仪阵、三才阵等统统无法施展,己方必定会造成重大伤亡。

过还是不过,戚继光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经过短暂的犹豫,戚继光把心一横,下令全军过桥攻击。果然,戚家军出师不利。第一波攻击的一哨三十六人,在桥上与倭寇血战半个时辰,全部阵亡。戚继光果断下令,第二波攻击继续进行。结果,又是一哨三十六人,血战之后,也几乎全部牺牲。眼看自己亲手打造的抗倭铁军,因为汉奸使诈而造成如此重大伤亡,戚继光再也站不住了。最后,他拿起长枪,亲自率领士兵上前冲杀。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戚家军终于夺下了小桥。

自戚家军建立以后,每次战斗伤亡基本都是个位数,有几次甚至是零伤亡。所以,夺桥之战的伤亡可谓空前,因此,过桥之后,戚家军上下全都杀红了眼,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倭寇展开了围歼。经过一番血战,倭寇主力被歼,剩余约一千余人分头逃窜。其中一部约几百人逃到了一个砖窑内,继续负隅顽抗,最后,全被用火烧死。

据史书记载,此役戚家军毙敌四千余人,而戚家军阵亡达到了九十人,是戚家军成军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所以,战役结束后,戚继光没有庆功,而是亲手写下了悼词,率领大家专门到小桥上,下马伏地大哭,祭奠战死的英灵。

最让人痛恨的是,这样伤亡,却是由一个甘于做倭寇走狗的中国人,一个汉奸所直接导致的。这让戚继光怎么不感到悲痛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