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  ,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本贯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抗倭背景

明世宗在位期间,有一些日本的海盗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起来,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一带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类海盗叫做“倭寇”。

后来,朝廷派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去平乱。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可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严嵩的同党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又猖獗起来。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这个局面才得到扭转。

1544年,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病逝,17岁的戚继光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开始了他的军职生涯。

两年后,戚继光分工管理屯山事务。这时,卫所的军丁大多逃亡,屯田遭到破坏,海防受到很大影响。戚继光了解了这些情形,进行清理整倾,很快收到成效。

大名鼎鼎的的戚家军

戚继光调到浙江抗倭前线之后,发现军队缺乏训练,临阵畏缩,根本不能打仗。于是提出创立兵营、选兵、练兵等具体办法。一年以后,倭寇进犯舟山,他奉命进剿,大获全胜。

戚继光在上级官员的支持下,到义乌招募了4000名年轻力壮的农民和壮士。接着,他对招募的士兵进行严格训练,效法岳家军,终于建立起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劲旅“戚家军”。

戚继光抗倭过程

1561年四月,倭寇聚集了1万多人,驾数百艘战船,又一次大举侵扰浙东的台州和温州,骚扰了大片地区,声势震动了整个东南。戚家军迅速出击,先在龙山和雁门岭打败倭寇,接着驰援台州,在台州外上风岭设伏。

戚家军士兵每人执松枝一束,隐蔽住身体,使倭寇以为是丛林,等倭寇过去一半,立刻发起进攻。士兵一跃而起,居高临下,猛烈冲锋,全歼了这股倭寇。台州的战斗历时一个多月,共斩杀倭寇1400多人,烧死溺死4000多人。戚继光因功升为都指挥使。

这时,福建沿海倭患严重,福建巡抚向朝廷一再告急。戚继光奉命到福建抗倭,仅仅3个月,就荡平了横屿、牛田、林墩三个倭寇巢穴。戚继光升任都督同知、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

不久,倭寇又聚集了2万多人,陆续在福德泉州、漳州、兴化等地登陆。戚家军分成数支,和倭寇展开激战,在一个月内就打了12次胜仗,杀死倭寇3000多人。

公元1563年十一月,2万多倭寇围攻仙游。仙游军民昼夜在城上死守,情势十分危急。戚继光调各路明军,切断仙游倭寇与福建其他各处倭寇的联系,对围攻仙游的倭寇发起总攻,一举把这批倭寇消灭了。

仙游大捷是以戚家军为主力的明军继平海卫之战后的又一重大胜利,共歼灭倭寇2000多人。接着,戚继光又在同安、漳浦两地指挥戚家军大败倭寇,使福建境内倭患平定下来。

1565年以后,广东总兵俞大献官复原职,戚继光任职副总兵配合抗击倭寇。经过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将领的共同努力,以及沿海军民的浴血奋战。

到1566年时,横行几十年的倭患,终于得到基本解决。

后人纪念戚继光:戚公祠

戚公祠位于福建福州于山,是福州人民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而立的纪念祠。班师返浙时,省城官司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并勒碑记功。后人即于平远台旁建祠。祠宇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的,横立在五老岗上,祠厅周围有平远台、醉石亭、蓬莱阁、补山精舍、吸翠亭等诸多名胜,岗峦起伏,花木扶疏,曲径通幽,颇具园林雅韵。祠厅系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内祀戚公戎装塑像,方颐隆准,威武庄严。两壁挂有“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等历史画卷,歌颂戚公抗倭功勋。祠内还陈列有戚继光的军事著作《练兵纪实》、《纪效新书》、战争袍铠甲残片以及行军干粮“光饼”、“征东饼”,还有解放后出土的记功碑残石等,供人观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