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1898年夏秋的那场变法,不仅开展百余日便遭扼杀,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颈血画上了句号,愈发染上悲怆的色彩。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从此在诸多历史书写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为改革而牺牲的经典象征。 “六君子”的合称,让六人的个性差异在大众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小团体。事实上,在经历、性格乃至政见上,他们之间颇有不同之处,并不能一概视之。六君子同在北京菜市口罹难,可以说是冥冥中的命运把六条不同的人生轨迹牵到了同一个终点上。之前国历君分别给大家讲过豪气冲天的谭嗣同、被哥哥光环笼罩下的康广仁、年少英才林旭、不喜应酬的刘光第、阴差阳错而殉难的杨锐,今天咱们讲一下最后一位杨深秀。

杨深秀是六君子中年岁最长的一位,也是唯二的进士之一。他与刘光第同样从刑部起家,由主事、员外郎、郎中一路升迁,1897年12月转任御史。御史专司进谏,但在当时的官场风气下,他们的作用往往变调走味。不少人堕落为政治斗争中毫无原则的打手,也就是俗话说的“都老爷卖折子参人”。所以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中讥讽地写道:“穷京官做都老爷,原是皇上挑他赚两个的。”事实上,康有为一派为了维新事业,也不惜花钱买通御史。1896年底,梁启超曾经筹备一个后来未能实施的大计划:众筹3000两银子,雇10位御史上奏,发动一场改革科举的舆论战!

不过,杨深秀不会是那种御史。他虽然直到1897年底才结识康有为,但很快被这位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名士打动,成为“康党”的重要成员之一。当时正值德国强占胶州湾,在他被任命为御史的第三天,便上奏了一篇康有为起草的奏折,请求联合英俄两国对抗德国。之后,杨深秀频频为康有为代上奏折,甚至弹劾被认为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许应骙。

当然,这样做自然会招来攻击,最厉害的便是御史文悌的一次上奏。文悌本来也是康有为刻意结交的御史,但因为不满“孔子改制”的理论,两人很快翻脸绝交。1898年7月8日,文悌递上一篇4000余字的长篇奏折攻击康有为,其中提到杨深秀受康蛊惑,“竟告奴才以万不敢出口之言”。“万不敢出口之言”,自然是大逆不道的话了,这是一个极其险恶的指控。对这篇奏折,光绪帝采取了强势的态度,下谕斥责文悌受人唆使,不能胜任御史,打回原先任职的单位户部。但在光绪帝失去权力之后,杨深秀必然无法幸免。

在入狱的短短几天里,杨深秀用香火头在墙上写过三首七律。从这首诗中可以知道,他没有后悔:

久拚生死一毛轻,罪臣偏由积毁成。

自晓龙逢非俊物,何尝虎会敢徒行。

圣人岂有胸中气,下士空思身后名。

缧绁到头真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

杨深秀,字漪邨,山西闻喜人,1849年生,1898年9月28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