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09 来源:hao86 康熙大帝 康熙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康熙大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他八岁登基,在位长达六十一年,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体恤民情、励精图治、勤奋不懈,在当时开创了一个盛世。以下从文治武功两方面简述康熙在位期间的一些主要的功绩及其产生的重大影响,同时最后也附上一些康熙的不足之处。

武功方面

一、铲除鳌拜

康熙在八岁时登上帝位,但在当时康熙其实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因为下面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辅政大臣在把持着朝政,而他们四人之中索尼年老,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势力弱小,就数鳌拜的势力最大,所以基本是他大权独揽,眼中根本无康熙这个小皇帝。而年少的康熙此时已经意识到鳌拜的威胁性,他知道他要想奋发图治首先就要整肃朝纲,搬开鳌拜这块阻碍国务正常进行的大绊脚石,所以他在宫中训练了一支摔跤队,表面上麻痹鳌拜,让他以为自己是一个胸无大志,贪图取乐的皇帝,而实际确实在慢慢培养与鳌拜抗衡的力量。

就在康熙八年,鳌拜正是被这群他不以为然的少年所打倒了从而被抓了起来,接着康熙又下令逮捕鳌拜的党羽,之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软禁终身,鳌拜的党羽也都受到了不同的惩处。就这样,康熙清除了专擅朝政的鳌拜集团,亲自执掌了最高统治权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少年君王的勇敢,果断,沉着机智,表现出了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一位满腹经纶的谋略家;一位具有高明手腕的君王。逐渐体现出其政治家的风范。

二、削平三藩

在铲除了鳌拜集团之后,康熙十分重视国家的统一和权力集中。而又因为藩王势力过大,且割据一方,拥兵自重,不受朝廷管制,拥兵自重,挥霍无度,他们对朝廷的威胁是不可小视的,随时可能威胁到这个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削藩就变得势在必行了。而削藩令一下达时,三藩之一平西王吴三桂马上起兵造反,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很快便占领了几个省。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和那些与吴三桂素有联系的将领们也纷纷起兵响应,一时战火燃遍长江以南半个中国。而此时的康熙只有二十岁,但他面对如此严峻的事态时却能够临危不乱,调兵遣将,从容应对。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谋略才能和用人才能。经过长达八年的平反战争之后,康熙终于完成了他的削藩政策,进而维护了皇权的稳定。

三、统一台湾

在清朝建立之后,郑氏家族一直把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可到了康熙期间台湾已由抗清基地变成了事实上的割据势力。在平定三藩之后,台湾内部出现了内乱,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决心收复台湾。他重用主张收复台湾的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又派出留在身边13年作内大臣的施琅,到福建担任水师提督,“规复台湾”。康熙二十二年八月,由施琅率兵,经过澎湖一战,清军顺利地开进台湾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这一事件中,充分证明康熙知人善任的才能和魄力,能够放手使姚、施二人都得以各展其长,各尽其能。

四、反击侵略

平定了南方的三藩叛乱和东南海疆,康熙便着手解决东北的沙俄入侵和西北葛尔丹分裂边疆的问题。当时俄国随着势力的增强,其领土逐步向东扩张,最后侵占了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康熙先派人谈判,但无结果。最后康熙不徇众见,决定出师。著名的雅克萨之战随即爆发,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在康熙的指挥下成功地击退了敌人。此战表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不甘屈服于外来民族侵略的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它沉重地打击了沙俄势力,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使东北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除此之外康熙还3次亲征噶尔丹,通过一系列笼络的措施完全解决了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使得整个的蒙古变成了清朝的坚强的无形的牢固的长城。中国从秦汉的匈奴,到明朝的蒙古,这个历史难题两千年来没有解决,康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贡献。

文治方面

在文治方面,康熙一生都勤奋好学。他崇尚儒学,对儒家学说充满深厚的兴趣,认为“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甚至曾言,如果不是当皇帝的话,他想当一个汉学家,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

另一方面更体现他好学的是,他对西洋科学产物更是有着深厚的兴趣,以至到了废寝忘食,痴迷如狂的地步。他对数学、天文、历法、物理、生物、外语、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可以说是无一不懂。有一次,他看到科学家梅文鼎著的《历学疑问》,欣喜地说:“我留心历算多年,此事我能决其是非,将书留在这里,让我阅览后再发吧。”他仔细阅读,亲加批注,给予高度评价:“甚细心,且议论也公平,此人用力很深。”后来,在南巡途中,康熙在船上亲自召见梅文鼎,一连晤谈三次。事后康熙对别人说,他自己虽然留心历象、算学方面的学问,但“此学如今通晓的极少,像梅文鼎这样精通的人真是罕见。”还亲书“绩学参微”四个大字赠给梅文鼎,来表彰他的成就。连康熙亲自主持编纂的《律吕正义》成书后,也立即寄给梅文鼎,请他审阅和指正。

康熙还把一些才华出众的中青年人才放在自己身边,亲加教导。他把通晓天文历法的进士陈厚耀召到南书房,“命至旁座”,亲自教授“西洋定位法”、“虚拟法”,又将陈厚耀召至渊鉴斋,“问难反覆”。另一位著名科学家明安图,在历象方面很有成就,官至钦天监监正。康熙帝发现他的才智与众不同,十分宠爱,外出巡幸时命他随行。一路上,康熙对明安图耳提面命,像老师和弟子一样,“受教学于圣祖仁皇帝,精奥异人”。 康熙把梅文鼎、梅珏成召至宫中,令他参加历法和算学编纂工作,又教他“借根法”。梅珏成自称“供奉内廷,蒙圣祖仁皇帝授以借根之法。敬爱而读之,其法神妙”。

由于康熙重视科技人才,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得到了发展。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其中《数理精蕴》一书,对当时引进的西方数学知识作了很有条理的编排,绘图立表,又同古代数学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是一部“贯彻中西之异同,而辩订古今之长短”的著作,被称为“实为从古未有之书,虽专门名家,未能窥高深于万一”,代表了当时数学发展的水平。我国古代朝廷选拔人才,重视的是四书五经,伦理纲常,而对科学人才却不甚重用。像康熙这用重视科技贤才的屈指可数。这也为清朝早期的强盛奠定了精神条件。

在经济方面,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康熙帝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

不足之处

尽管康熙的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带来了他在位期间大清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只有功而没有过,康熙也存在保守和落后。

首先,康熙在位期间正值世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明代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准备了足够的资本基础,但康熙却选择对清初正在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不是扶持而是严加限制。在对外贸易上,清代以闭关锁国著称。将资本主义扼杀在摇篮之中。

此外,康熙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大兴文字狱,残害了许多无辜的知识分子。

另外,就是康熙虽然喜爱西洋科学,曾学过一些西方数理化和文字,也用过一些西方传教士做官,还让他们翻译科学著作,甚至亲自加以删定。但他对科技并非真感兴趣,只是当成摆设而已。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如果康熙能真正重视科技文化军事的学习与更新,持续百年,民智早开,兵精器利,何至有1840年以后的国耻。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因为康熙的一些过错而对他的丰功伟绩进行否定。总的来说,康熙仍旧是功大于过,他仍旧是中国历史不可多得的一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