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安”指安禄山(也包罗他的儿子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包罗他的儿子史朝义)。安史之乱从755年发作,到763年平定,历时近八年之久,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唐玄宗时期,唐朝的主要军事气力都部署在疆域地域,内地则十分空虚。唐玄宗在疆域设置了九个节度使,节度使统管军政、民政、财政大权,节度使因此雄踞一方,离心倾向严重。

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地在今河北、山西等省北部以及辽宁等地)三地节度使之职、拥兵近二十万的安禄山,以铲除权相杨国忠为名,起兵叛唐。唐朝内地军力空虚,安禄山叛军很快攻占洛阳。唐将封常清、高仙芝坚守潼关,阻挡叛军,以待各地勤王军力到来。可是唐玄宗却听信阉人诽语,以作战不力的罪名正法了封常清、高仙芝,引起军队的不满。

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为燕。唐玄宗则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哥舒翰凭地形坚守,唐玄宗却强令其出战。哥舒翰无奈之下,与安禄山叛军作战,力战不敌,被俘后投降了安禄山。

潼关已破,唐玄宗只好逃离长安,退到蜀地,路上还出演了与杨贵妃生死离此外一幕。叛军攻入长安,放肆抢掠。

此时,唐玄宗之子李亨跑到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整军备战,任命郭子仪、李光弼为统帅,逐渐稳定住了局势。

757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随后,叛军进攻太原,李光弼死守太原,击退了叛军,并极大消耗了叛军的军力。另一方面,唐将张巡等人以几千军力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虽然最后城破被杀,但也极大地杀伤了叛军。

太原和睢阳的守城战,促使战局发生了扭转。唐朝驻西域等地的军力回援,又向回纥借兵,由郭子仪统帅,向叛军提倡抨击。唐军接连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逃回河北。

759年,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立为帝,并再次率军南下,被李光弼等人挫败。761年,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义所杀。此时安史叛军已走向末路。762年,唐肃宗去世,唐代宗李豫即位,派李光弼、仆固怀恩等率军讨伐史朝义。763年,穷途末路的史朝义自杀而亡,安史之乱终于平定。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藩镇盘据的局势进一步加剧,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生长史上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前的盛唐时期,中华文明以中原地域为中心,不停向外辐射、扩展,而安史之乱以后,则出现出收缩、退却的趋势。

虽然今后蒙元政权曾一度扩张到欧洲,可是一者整个蒙古帝国不能与中国划等号;二者蒙元的扩张是一种纯军事的扩张,中华文明并没有因这样的扩张而恢复其影响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安史之乱标志着整其中华文明开始由盛转衰,其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