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07 来源:hao86 孟子的思想 孟子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孟子认为人可以为善,而不是必然为善,只是用性善论暂时划开了人与禽兽的界限。孟子认为人和禽兽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人有四种善端等道德价值,而禽兽只有“食色性”的本能。所以,孟子最为珍视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价值,特别担心成为禽兽或禽兽不如的人。

人内心的善端可能枯萎,也可能丢掉,一旦人不能“存心养性”,人就成了无毛两足动物,又沦落成禽兽了,这是孟子无法接受的。为此孟子为人类设计出一套独门心法,让我们“珍爱善端,远离禽兽”,这个独门心法就是“存心养性”。

“存心养性”不仅是人与禽兽的界限,也是普通人与君子、圣贤之间的区别。“人皆可以为尧舜”,但人并不必然成为尧舜。人与君子、圣贤在道德起点上是平等的,但常人与圣人在“存心养性”上的认识和用力不同,造成了常人与圣人之间的区别,因为圣人真切体会并认真实践了“存心养性”的根本之道。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是因为善于存心的缘故。君子居心于人,居心于礼。仁人爱人,有礼的人恭敬别人,爱人的人,别人经常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经常恭敬他。”在孟子那里,心与性都是人的内在价值,如果人能保存善端,人性就能蓬勃生长。

“存心养性”是人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人应该自觉自愿地时时存心养性,但也总有人认识不到自己内心的善端,不努力存心养性,成为自暴自弃的人。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自己残害自己的人,和他谈不出有价值的言论;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做不出有价值的事业。出言破坏礼义,叫做残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抛弃自己。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道路。把最安适的住宅空着不去住,把最正确的道路舍弃在不去走,真是悲哀啊!”

人内心有善性却主动放弃;可以为善却主动选择视而不见,这就是自暴自弃的人。而自暴自弃的人,在孟子看来,是正在滑向禽兽深渊的人,不值得与他一起说话做事。

为何有的人成为君子圣贤,有的人却自暴自弃成为禽兽呢?孟子认为,君子圣贤与自暴自弃者中间有个“求放心”的差距。原来有的人丢掉了良心,却不知道或不愿意找回来。因此,孟子认为人生之道就在“存心养性”,修养之道就在于“求其放心”。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通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有人的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不疼痛且不妨碍做事,但如果有人能使它伸直,哪怕是到秦国、楚国去治疗,他也不会觉得远,为的是无名指比不上别人。无名指比不上别人,就知道厌恶;心性比不上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叫不知道轻重。”

孟子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做心明眼亮的明白人,而不是眼睛看的见心却瞎掉的糊涂人。有的人家里的鸡狗丢掉了,就心急如焚贴启事上论坛甚至报警让警察帮着找;但良心丢了却茫然无知甚至不愿意去找回来;无名指弯曲了虽然不好看但不碍事,不远千里求医问药,但自己的良心丢掉了,却不知道去找回,这是非常可悲的。

人之为人,仅仅知道存心养性的道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否则又变成了自暴自弃者了。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通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即使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棋圣,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由此可见,存心养性非一时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专心致志的定力。如果像弈秋的那个三心二意的弟子一样,不仅射不到天鹅,更下不好棋。同理,没有专心致志的坚持,我们将既存不了心,更养不了性,还是有滑向禽兽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