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左宗棠,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湘军著名将领,收复新疆,正儿八经的封疆大臣,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拜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讲白了就是放现代写个简历,人家名头都能写上三页纸的那种顶级牛人。

却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晚清时期的肱骨大臣,闹起脾气来一样不管掉臂。1874年,左宗棠62岁,刚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却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左宗棠突然递折子不干了。

这个时候左宗棠已经官职陕甘总督,乃清朝九大封疆大吏之一,官至一品,手握大权,陕甘那里还等着他去制定战略整顿物资,按理来说该有的都有了,他突然闹这么一出是为啥啊?原因折子里写着呢,因为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开始了,他要辞官去考科举。

折子一出,整个大清朝廷全都懵了,左宗棠该不会是老糊涂了吧?还是慈禧太后看出了眉目,这左宗棠那里是真心要辞官啊,他只是借机撒娇呢。啼笑皆非的慈禧太后大笔一挥,直接赐了左宗棠一个进士身份,顺便补授大学士;没多久又将他补为东阁大学士,还允了他将甘肃与陕西分闱乡试、分设学政的请求。

这下子左宗棠心满足足,努力筹备军费,准备军需物资,整个陕甘地域全都发动了起来,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北疆与南疆全部收复乐成。用一个进士就换取了整个新疆地域的安宁,预计慈禧心里也是笑开了花。那么话说回来,为何左宗棠非要这么个进士身份呢?这还得从他刚入仕的时候说起。

别看其时晚清中兴四台甫臣风景无限,可是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有不少可都是被科举给卡住了,像是曾国藩,考个秀才都考了7年,不知道被几多人笑话;好不容易在21岁那年终于考取秀才,之后又乐成获得举人身份,却在考进士的时候再次卡住了。

曾国藩有耐心,又考了好频频,才在1838年终于获得进士身份,今后一飞冲天,但左宗棠却没有他这份耐心。左宗棠考了3次进士全都不中,正好碰上了太平天国起义,爽性在1852年的时候后弃笔从戎,以战功立身。

哪怕厥后他一步步走上高位,位极人臣,但没有考中科举,没有正经进士身份,还是他心中永久的遗憾,另有一点是,其时跟他同一阶级的那些重臣,甚至位置低于他的那些臣子,全都有正经功名,曾国藩就算之前频频不中,但他考中进士后,纷歧样一雪前耻了么?

唯独左宗棠这个考不中才去接触的人成了个破例。这就相当于一群老板们在一起用饭,一问学历,这个是北大,谁人是清华,就连陪衬的小弟们也个个都是"985"、"211",左宗棠这个体面上过不去啊。

另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自古文臣交锋将职位高,除非能够成为雄霸一方的藩王,否则同等武将基本上都要比文官底一个头。举个最简朴的例子,凭据《明朝官职列表》和《古今官职对比》上枚举的数据来看,清朝一品文官的年收入(加上养廉银、年俸种种),或许为290万,而一品武官的年总收入仅为52.3万。从收入上就看出了职位的差异。

左宗棠固然不在意这点钱,但他在意身份背后所代表的寄义。所以他才会决议借着收复新疆一事,乘隙向慈禧"撒娇",讨个进士身份;慈禧看懂了,也乐得用一个虚名来抚慰这位清朝重臣,这才是左宗棠辞官背后的寄义。

左宗棠闹着考科举的事充实体现了学位的重要性,这不就跟我们需求大学或者硕博的结业证一个原理吗?第2导师论文领导,精选高校名师举行一对一授课,每一次的教学都是凭据学生需求专门定制,让你享受到在以后学习生活中都适用的超高写作课程,让你再也不为论文发愁,轻松拿到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