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对刘备,我们会马上想到他那个哭哭滴滴、声泪俱下的样子。刘备的本领好像就是会哭,一生哭了很多次,在《三国演义》中我们能发现描写刘备哭的地方有25次。但在正史《三国志》中,描写刘备哭的地方只有6次。相反,曹操的哭却高达16次之多。

所以说,历史上真正爱哭的不是刘备,而是曹操,曹操不仅爱笑,也爱哭,而且哭的特别走心。

让曹操一生痛苦最多的是他手下的人才,16次中,有10次给了他手下的人才,叫一哭荀攸,两哭典韦,三哭郭嘉。

一哭荀攸

荀攸跟曹操手下头号谋士荀彧一样,都是出自于世家大族颍川荀氏。荀攸是荀彧的族侄,虽然如此,但荀攸实际上比荀彧还要年长6岁,这是中国的宗族辈分决定的。

荀攸这个人,小时候是个神童,长大后又以见识高远、机警过人闻名。

因为才华横溢,被大将军何进看中,将其征召进宫做黄门侍郎,负责传达诏令,属于皇帝身边的近侍之臣。

后乱世枭雄董卓凭着机遇走上了历史舞台,搞得东汉王朝乌烟瘴气。一些有志之士看不惯董卓的为所欲为,决定联合起来除之而后快,其中就有荀攸。

荀攸与朝内大臣密谋,准备刺杀董卓,可惜尚未实施行动,便东窗事发。事情败露,密谋者统统入狱,他们纷纷吓尿,有人直接自杀而亡。唯独荀攸很淡定,每天好好吃饭,心理素质极佳。

《三国志·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

董卓被吕布诛杀后,董卓势力瓦解,荀攸重获自由。他觉得中原太乱,准备去四川,可惜天下大乱被滞留在了荆州。

后来曹操崛起,想起了荀攸,于是写信给荀攸,希望他能来辅佐我曹操。荀攸本来就对曹操充满好感,再加上叔父荀彧此时已在曹操处任职,所以接到信后便马上启程投奔。

荀攸投奔曹操后,起初担任汝南太守,不久又升为尚书,虽然名义上是朝廷的官,但实际身份却是曹操的谋士。

曹操在得到荀攸这个人才后,欣喜若狂,逢人便说:“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意思是,荀攸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够和他一同创业,天下可得啊!

而荀攸果然没有让曹操失望,为曹操谋划出诸多妙计,其中包括水淹下邳活捉吕布、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和文丑、火烧乌巢袁绍军粮,并力主曹操消灭袁绍诸子等等,可谓见识高远、算无遗策。

《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记载:“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

而且荀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人低调,从不邀功。

“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

这一点曹操十分高兴,对其十分信任,经常在众人面前夸奖他,还曾对自己的儿子曹丕教导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

意思是,荀攸为人师表,你要对他尊敬。

后来,荀攸在跟随曹操征伐孙权的途中,不幸死了。据说曹操听到荀攸的死讯后,十分很悲痛,痛哭涕泪。

《三国志•荀攸传》:“太祖言则流涕”意思是一提到荀攸就伤心流泪。

两哭典韦

典韦使一双铁戟,勇猛过人,是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曹操一生为典韦哭过两次。曹操一哭典韦是在典韦战死沙场的时候。

当年曹操接受张绣的投降后,有些飘飘然,一时间觉得自己很牛,于是想当然的将张绣貌美出众的寡居婶婶邹氏据为己有。

张绣知道自己的婶婶被曹操霸占后,颇感耻辱,因此怀恨在心,但又特别惧怕是曹操身边的典韦。于是决定先派人去偷典韦的招牌兵器双铁戟。

此时曹操正和邹氏春宵缠绵,张绣带人杀了进来。身无片甲、没有了武器的典韦独身一人于曹操营帐辕门前奋力抵挡敌军,空出时间,好让曹操逃跑。

最终典韦身陷重围,寡不敌众,背后中枪,血流满地而亡。据说曹操听说了典韦的死讯后,痛哭流涕。

《三国志•典韦传》:“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

后来曹操再次引军至宛城攻击张绣,行军经过淯水,忽然在马上放声大哭。大家都搞不清楚什么状态。

曹操说:“吾思去年与此地折了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意思是触景生情。

随后曹操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亡魂。操亲自哭而祭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结果从士卒到将领,无不为曹操的真情所感动。

三哭郭嘉

当然,曹操最让后世人感动的是哭郭嘉,一生为其哭了三次。

郭嘉是曹操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可以说是曹操早期争霸天下的第一谋臣。

郭嘉的本事有多大,

《三国志·郭嘉传》:“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意思是,郭嘉还在的话,我也不至于狼狈到如此境地。

难怪曹操要哭郭嘉三次了,曹操第一次哭郭嘉,是在他采纳郭嘉建议,率大军远征辽西沙漠途中。

这一仗十分艰苦,一路上风沙弥漫,人马行进十分困难,郭嘉因水土不服而“卧病”床上。曹操听说后,十分心疼,前来看望。见到郭嘉就流泪:“因我欲举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致染病,吾心何安?”

都是我的错,要不是我远征沙漠,也不至于病倒,我心不安啊!

结果几句关心和爱护使郭嘉大为感动。

曹操第二次哭郭嘉是在郭嘉去世的时候,郭嘉去世后,曹操去悼念,大哭:“奉孝死,乃天丧吾也!”回顾众官曰:“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讬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

意思是,失去了郭嘉这样的人才,我以后怎么办啊!

第三次哭郭嘉是在赤壁之战后。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完成了一统北方的曹操,决定南下,一举荡平盘踞在江南的群雄,最终完成天下一统。

所以,这一战,曹操志在必得,没想到兵败赤壁,几乎全军覆没。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放了他一条生路。

随后曹操放声大哭:“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可以说,这一哭,惊天动地,没有哪一场景比此凄恻、悲壮,没有哪一哭比曹操这一哭更悲切和沉痛!

是啊,郭嘉如果还在的话,我曹操也不至于沦落如此,败得如此之惨。这一哭,堪称“千古一哭”

当然,这一哭,与其说哭郭嘉,倒不如说哭对统一中国梦想的破灭和绝望。

难怪此哭是他平生最痛心的一次,达到了悲伤的顶峰。

除此之外,《三国志》记载曹操痛哭的地方还有:

哭敌人,或者说对手袁绍,当年曹操平定邺城后,亲临老对手袁绍的墓地,“哭之流涕”。

哭儿子曹冲,他的爱子曹冲虽经多番医治、祈祷,但仍然无济于事,于十三岁去世,曹操“哀甚”,“言则流涕”

还有哭其他下属的,比如任峻。公元204年,建安九年,任峻去世,“太祖流涕者久之。”

比如鲍信。公元192年,初平三年,鲍信与黄巾军力战而死,曹操出金悬赏也未找到尸体,只能用木刻替代,“祭而哭焉”。

比如袁涣。郎中令袁涣亡故后,“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

比如庞德。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庞德被关羽所杀后,“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

针对曹操的哭。毛宗岗曾点评说:“曹操前哭典韦,而后哭郭嘉;哭虽同,而所以哭则异——哭典韦之哭,所以感众将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众谋士也。前之哭胜似赏,后之哭胜似打。不谓奸雄眼泪既可作钱帛用,又可作梃杖用。”

虽然,曹操的哭带政治成分,但何尝不是感情呢?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三国时期的曹操的确是一个性情中人。

他能哭能笑,喜怒哀乐都能看得到,是一个爱憎分明,有恩必报,有怨必报的人,他惜才、念恩、重情,爱朋友,恋旧。

当战友,下属一个个战死沙场后,他就会感慨,继而落下了眼泪。

哭是人之常情,情到深处哭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可惜,我们被小说《三国演义》被“洗脑了”,总以为曹操是个小人,寡情薄意之人。

其实,曹操真的很可爱,他的这些哭最能体现他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