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6-24 来源:hao86 唐朝 宋朝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提起唐朝,人们想到的多是消灭突厥、控制西域、征伐高句丽等辉煌事迹。而提到宋朝,人们想到的却是称臣纳贡、缴纳岁币等窝囊的事情。从唐朝到宋朝,中国的气质发生了很大改变,中国从雄壮质朴积极进取,变得衰颓文弱消极苟且。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呢?

除了经济、社会等因素之外,中国兵制的改变,也是导致国家气质改变的重大因素。

唐朝在天宝年间之前,普遍实行的是征兵制,即府兵制。府兵制是寓兵于民的兵役制,与中国今天的兵役制类似。当时唐朝社会每六户中等以上人家供养一个正兵、一个辅兵,这六户负责府兵的马匹、盔甲、军械等。朝廷出征前,点到哪个片区的府兵,该区的府兵就在规定期限内带齐甲械,到指定地点报到,随后接受训练和统编,在朝廷指派将领的指挥下出征。

到了宋朝,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募兵制就相当于国家是一个大公司,花钱雇佣青壮百姓当兵。宋朝花钱募集的军队分为禁军与厢军,禁军是朝廷的主力作战军队,厢军大致相当于禁军的后勤部队。除此之外,地方还有乡兵,相当于维持地方治安的警察部队。

宋朝募兵制在初期是精选青壮,战斗力强。但后来就变了,募兵制成了解决宋朝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这是怎么回事呢?宋朝初期很快就开始实行灾年募兵的做法,把受灾流民中的青壮年募集为士兵,优中选优成为禁军,普通的则成为厢军。这等于是花钱消灾。但问题是,中国那么大,灾荒不断,所以宋军规模日渐庞大,养兵费用日益增加。

宋朝募兵制最终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流民出现---->朝廷募集为兵---->财政负担增加---->朝廷开始向没破产的百姓增加税收---->结果导致更多流民出现。

唐朝与宋朝的兵制做法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呢?

唐朝的府兵制,体现出的是朝廷与百姓之间的互相信任。在国家有事时,朝廷相信能征集到军队去完成任务;同时,朝廷也不担心把武装力量放在民间。而百姓呢,随着朝廷的命令就听召出征,百姓相信朝廷的能力,以及朝廷能论功行赏。因此,寓兵于民体现的是朝廷相信百姓,百姓相信朝廷。

而宋朝的募兵制呢,则把朝廷与百姓之间的信任关系完全消解了,变成了朝廷与百姓互相防范。募兵制,表现出的是朝廷把武力资源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许民间拥有。同时,宋朝军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内部发生问题,解决内患。百姓成了朝廷防范的首要目标。百姓因此只能不管武事,因此不再尚武。

灾年募兵,导致宋军数量庞大,但是却没有战斗力。宋朝也因此陷在防止内患的主要任务之中,遇到外患则尽量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做法,苟且偷安。

因此,兵制的不同,是唐朝和宋朝呈现出不同气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宋朝幕兵制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历经五代因袭过来的。其根本问题在于,征兵制的基础--均田制--被破坏了。宋朝建立之后,土地就实行了私有制,并且不抑制兼并,这使得征兵制的基础不存在了。王安石变法努力想要用保甲法恢复征兵制,恢复国民的尚武精神,可惜的是社会基础不在了,所以王安石没有成功。

归根结底,决定中国社会面貌的还是经济制度。唐宋之变,其根本是土地制度不同,在兵制上也就呈现出了征兵制和募兵制的区别。这个区别,最终成了导致唐宋在中国历史上呈现出了不同气质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