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5-26 来源:hao86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汉末三国,各方势力竞争激烈,既有战场上的一决胜负,也有对人才争夺上的较劲,更有体制建设的铆劲,为的都是自己能够在大争之世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激励机制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汉献帝虽然没有任何实权,却被实力派抢来抢去的原因,因为皇帝在手,官帽想怎么发就怎么发,爵位想怎么给就怎么给。当然食邑却来不得半分虚假,没有一定的实力做后盾,食邑绝不敢乱给。

曹操在中原地区崛起,消灭了北方的大部分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家大业大,有这个资本采用更有实效的激励机制。曹操的功臣们都有较高的官位,相应的爵位,大小不等的食邑。比如夏侯惇官至大将军,爵位为高安乡侯,食邑达到两千五百户,为曹操在世之时功臣食邑最多的人。又如荀彧官至侍中,爵位为万岁亭侯,食邑达到两千户,为文臣之最。当然这种统计方法剔除了投降归顺者,比如张鲁,食邑达到一万户,远胜于夏侯惇和荀彧。

曹丕时代,对功臣的赏赐更丰厚了。尤其是九品中正制出台后,往往父亲立功,儿子都能跟着拿到爵位和食邑。比如张辽,曹丕把他从征东将军转为前将军,封其兄及一子为列侯。在曹丕时代,食邑最多的人是曹仁,达到三千五百户。

曹叡时代,对功臣的赏赐比曹丕时代更多了,归其因是魏国内部多年的发展,让其实力变得更加强大,更有资本去奖赏有功之臣。食邑最多的人是张郃,达到惊人的四千三百户,比宗室曹真的两千九百户还多了一千四百户,足以说明张郃战功之显。

简单的比较曹操、曹丕、曹叡三个时代食邑最多的人,可以看出是呈现递增的态势,更从侧面说明,曹魏奖赏功臣的力度在加大,功臣们的食邑也水涨船高。曹操时代食邑上千的情况不多,到了曹叡时代则比比皆是。

如果说三国时期,谁凭借战功获得食邑最多?这个人绝不是张郃,甚至不是司马懿。魏明帝曹叡死后,曹爽和司马懿联合辅政,二人食邑都达到了一万户。也就是说有人凭战功食邑超过了一万户,这个人就是邓艾。

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等人伐蜀。邓艾出其不意偷渡阴平,率先攻入蜀国境内,接受了蜀国后主的投降,维系了四十多年的三国鼎立格局被打破了。司马昭为了表彰邓艾、钟会灭蜀的功臣,同时也是为了稳住二人,延缓他们作乱反叛的进程。司马昭代表皇帝封邓艾为太尉,增加食邑两万户,同时封其儿子为亭侯,食邑千户。钟会为司徒,增加食邑一万户,二子为亭侯。

邓艾在灭蜀之前食邑已经有六千六百户,这个时候达到了空前的两万六千六百户,创下了汉末三国近一百年的最高纪录(除去曹操和司马懿)。我粗略计算了一下,邓艾的食邑相当于曹操五大谋士、五子良将加上夏侯惇、曹仁、曹洪之和还略多。

司马昭之所以给他这么多食邑,不是真的想倾国奖赏他,而是要他的命。因为当时司马昭怀疑邓艾有反叛的心思,想用爵位套牢他,紧接着布下了天罗地网来清除邓艾和钟会。邓艾之死很冤,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反心,只是立功之后人飘飘然,说了一些过头的话,做了一些过头的事情。

除掉邓艾的人是时任监军的卫瓘,他奉命槛车押送邓艾父子回洛阳。等卫瓘处理完钟会的危险后,发现留着邓艾终究是个祸害,于是派人追上槛车,杀害了邓艾。邓艾等于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内部斗争之中,而这正是他最不擅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