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黄道婆又是我国元代杰出的女纺织家,由于黄道婆出身于贫苦,在十几岁时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尽管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但是还是经常受到丈夫和公婆的虐待,在一次被公婆、丈夫毒打之后,被关在柴房不准吃饭不准睡觉,她也无法忍受折磨,于是在半夜逃了出去,躲在一条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便随船来到了海南岛的崖州。

未出过远门的黄道婆只身流落异乡无依无靠,境遇可想而知,但是热情的黎族人们十分同情黄道婆的遭遇,将她留了下来,并且在生活中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黄道婆。当时黎族人民的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聪明虚心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的纺织技术,逐浙成为一个大受欢迎的纺织能手,就这样黄道婆在黎族生活了将近三十年。

后来由于黄道婆怀念自己的故乡,在元朝元贞年间黄道婆回到故乡,这是的植棉业在长江流域已经普及,但纺织技

黄道婆在纺纱工艺上还创造了新式纺车。黄道婆不只是在棉纺工具上有重要贡献外还在制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织造技术。据说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附近很多地方纷纷效仿。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的成就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

封建社会的正史对科学技术一直是一种轻蔑的姿态,加之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偏见,因此对黄道婆这样对纺织技术做出的杰出贡献没有任何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学的遗憾。但人民永远是公正的,这首“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民谣在上海一代劳动人民的口中世代相传,这首歌谣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对纺织技术作出伟大贡献的感激。黄道婆的纺织技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热爱和纪念。大家在黄道婆死后举行了隆重的公葬,还为她在乌泥泾镇修建祠堂,叫先棉祠。来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她的感激和怀念。

解放后上海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劳动妇女重新修整了黄道婆的墓,立了新的墓碑,并且在碑上铭刻着她的光辉业绩。黄道婆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奋、聪明、慈爱、无私的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留在广大人民的记忆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