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两千多年来,“烽火戏诸侯”的段子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还被载入煌煌史册中,成了不容置疑的信史。然而当我们从三个谜团出发来分析,却发现这则“信史”漏洞百出,越看越像捏造出来的野史。

首先,“烽火戏诸侯”不具可操作性。按照先秦制度,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由天子直辖,不设诸侯。所以,暂且不论西周年间是否有“烽火”示警系统的存在,就算是有,瞭望到烽火的诸侯,要从千里之外的封国赴援镐京,在当时极不发达的交通状况下,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年半载,远远达不到“朝发夕至”的程度。

而且,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诸侯出兵前要准备粮秣、兵器,再加上这些前期准备时间,其抵达镐京的时间恐怕又会大为延迟。

“烽火戏诸侯”在中国流传两千余年,加之,各路诸侯由于远近不一,必然是陆续抵达镐京,时间上无法做到同步。而且按照惯例,如果在王畿没有发现敌情,勤王的队伍必须“信宿而返”,也即连续驻守两晚就要回国。如此一来,诸侯的军队陆续地抵达,也会分批次的回国,根本无法做到“诸侯悉至”。

而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本意,是为了让笑点极高的褒姒看到天下诸侯在知道被耍后慌乱尴尬、无所适从的窘态,但是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根本不具可操作性。

正是因为不具可操作性,所以史学大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烽火戏诸侯”一事大加批驳,称“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其次,褒姒身世成疑。关于褒姒的出身,《史记》和《国语》等正史当中都记载过一则传闻,说褒姒的生母原是周厉王时期的宫女,时年七八岁,因不小心触碰到由龙的唾液变幻成的黑蜥蜴,在成年后便怀孕生下褒姒。由于是未婚生子,所以褒姒一出生便被遗弃,但幸运的是被一对逃难的夫妻捡到,便送往褒国。后来,褒国为赎罪,便将褒姒送给周幽王。

若按照史实推测,褒姒入宫时应年过四十

记载足够传奇,但从时间来分析,则完全是一派胡言。周厉王在位时间为前879-前843年,被国人推翻后流亡晋国,直到前829年才驾崩。就按宫女误触黑蜥蜴事件发生在厉王去世当年,那么等到她成年生女时(古代女子十五岁算成年),时间已是周宣王初年,大概是前820年左右的样子。

周幽王于前781年即位,就算他即位当年得到褒姒,那么后者的年纪至少已经超过四十。褒国为赎罪,竟然将一个年已不惑的老处女献给天子,不可笑吗?

况且,褒姒来路不明、身份可疑,褒国如果敢将这样的女子献给天子,那可是犯了欺君之罪。想当年,齐哀侯不过是被纪侯诬陷有欺君的嫌疑,周懿王便将他用大锅烹杀,而褒国国君这明目张胆的欺君行为,又该将如何处置?

褒姒不过是周幽王亡国的“背锅侠”

其实,褒姒的身份很可能是公主,但她因何得宠,是否迷惑幽王,后世不得而知。但既然一切成疑,那么她极可能是做了西周亡国的“背锅侠”,而“烽火戏诸侯”的段子,也更像是后世专门为其量身定制的假证据。

第三,周平王的位子来路不正。据史料记载,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天下诸侯在长达九年的时间内,竟然不来朝见天子(“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见战国楚简《系年》)。与此同时,以虢公姬翰为首的十多家诸侯则拥立幽王之弟姬望为天子,是为周携王。

周携王在位期间,北迁至钜鹿,以此为根据地,南通荆楚,北结燕国,东联齐国,西善晋国,得到大多数诸侯的支持。最后,晋文侯在得到周平王允许其入朝干政的保证后,才袭杀周携王,并结束两王并立的局面。

天下诸侯为何不朝见自诩为“正统”的周平王姬宜臼?想来,也只有他的王位来之不正,有弑父杀弟的嫌疑,导致诸侯不服才讲得通。姬宜臼被废黜太子之位后,跟着母亲申王后逃往外祖父申侯家中避难。

幽王获悉后,很可能下诏让申侯遣返申王后母子,在遭拒后率兵攻打申国,申国自知难以抵御,便联合犬戎部落迎击周军,并击杀幽王。事后,申侯扶立外孙姬宜臼为王,但却得不到诸侯的承认。

按照正史记载,幽王战死之地并非镐京,而是靠近申国的骊山。而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也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击杀周王,西周因而灭亡,与“烽火戏诸侯”记载相左。由以上众多疑点来分析,“烽火戏诸侯”完全是编造出来的段子,丝毫没有可信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