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期间,有一批人忠心耿耿的追随。据说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听说重耳想吃肉,就从大腿上找原材料。后来重耳继位,介子推隐居起来据不受赏,听说国君找他,就带着老母亲隐藏在山林之中。晋文公听人建议,就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山,结果介子推和老母被烧死在山中。那么关于介子推这个人,《史记》是如何记载的哪?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在重耳即将度过黄河回晋国的时候,手下有个叫狐偃的人,也是重耳的舅舅,在流亡的途中和重耳有过争执,估计是怕重耳继位以后翻旧账,就假意要离开。重耳也知道舅舅的心意,就对着河伯发誓,说绝对不会辜负舅舅。

放在今天咱们看来,不管是舅舅还是外甥,彼此之间的举动,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可是跟在身后的介子推觉得狐偃做的不对。他说公子能有今天,完全是上天的安排,可狐偃却当成了自己的功劳,还假模假样的请功,真不知道羞耻,我不愿意跟这样的人同朝为臣。而后介子推就自己过了黄河,回家了。

晋文公继位以后,开始安顿百姓,封赏功臣,因为有功的人实在太多,一时半会没封完。还没等封到介子推的时候,周天子那里出了点事情,来找晋文公帮忙,晋文公就先去忙周天子的事情了,介子推没有主动去要求封赏,也就暂时没有得到赏赐。

介子推跟母亲讲,晋献公一共有九个儿子,只有我们国君还健在,上天不想让晋国灭亡,就一定会指派君主,只能是我们国君延续晋国的烟火。可这些人居然把上天的功劳当成是自己的,拿别人的东西尚且是偷窃的行为,他们居然敢抢上天的功劳,真是自不量力啊!这当臣子的拿罪过当功劳,做国君的因为臣子奸诈而赏赐,我真的不耻与这些人为伍。

听儿子这么讲,介子推的母亲说,你心里这么不痛快,干脆也去要封赏好了,何必把气憋在肚子里。介子推摇摇头,他们这么干已经是犯罪了,我要是再学他们就是罪上加罪了。再说我一直在这里对国君口出怨言,怎么还能再吃他的俸禄。

母亲看儿子有点看不开,就试着开导他,就算你不是为了自己富贵,可总也该让国君知道一下真相吧!介子推还是摇头,说话这个东西,是一种表示自己存在的方式,现在我都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存在,又何必去吸引别人的注意!

介子推母亲听到这里,就对儿子讲,如果你心意已决,那我们一起隐居吧。从此母子二人就从熟人的圈子里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过。

介子推有自己道理,可他手下人替他叫屈,他们就在宫门前帖了一张条幅,上面写了几个字“龙想上天,五条蛇辅佐,龙已升入云端,四条蛇各得其所,一条蛇独自哀怨,不见处所”。

晋文公一看就明白了,这肯定是说介子推,他懊恼自己忽略了这个忠心耿耿追随自己的人,就派人去寻找,结果毫无踪迹可寻。后来听人讲,介子推和老母去了绵上山中隐居,晋文公就把绵上山中的周围的土地封赏给了介子推,把那里称为介山。晋文公对身边的人讲,就用这件事来记载我的过失,表彰善良的人把!

在《史记》记载重耳流亡的过程中,没有着重记载过介子推。晋文公论功行赏的时候,介子推也没有排在前面,说明介子推的重要性是排在赵衰和狐偃这些人之后的。

晋文公继位之前,狐偃代表国君跟晋国和秦国的大夫签订盟约,晋文公继位之后,赵衰成为执政大臣为晋国做具体事务,这些人都是有真才实干的人,介子推对他们的评价有些过分了。

就算在春秋时期,公子流亡下属相伴,最终共同富贵,这也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大功德。说什么完全是上天的功劳,下属不该居功,总觉得有些酸溜溜的意味。如果介子推居功至伟,可能让重耳发誓不相负的就是他了;如果介子推居功至伟的话,第一个受封赏的就是他了,可能也不会有后面的发牢骚隐居了。

不管怎么说,介子推跟随重耳流亡十九年之久,马上就可以荣华富贵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