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每当提起汉成帝刘骜[ào],最先让人想起的就是他沉迷酒色和放任外戚擅权这两件事。他专宠许皇后在前,沉迷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在后,放纵母后王政君的王氏外戚做大做强,以至尾大不掉,不但为王莽篡汉创造了条件,他自己也成为了西汉王朝的头号罪人。

不过,在《汉书》记载中,汉成帝的身上至少还有下面这些“标签”。也许了解了这些,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汉成帝是个怎样的皇帝?

一、博学好儒

公元前51年,刘骜出生,自小便非常得汉宣帝刘询的宠爱。刘询不但为他起名作“骜”,还一直将他带在身边,甚至有种说法是正因为对这个皇长孙的喜欢,刘询才没有下定决心换掉太子刘奭[shì](即汉元帝)。

渐渐长大的刘骜非常喜好读经书,而且博学好问。在西汉的这些皇帝中,读书多的恰恰不是前期高帝、文帝、景帝等人,反而是元帝、成帝这两位口碑很差的皇帝,还有年纪轻轻就去世的哀帝亦颇通经书,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是随着汉朝的发展,儒家经典的六艺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自然也不能落后。

成帝的博学,在他所下发的诏书之中也有所体现。他经常会在诏书中引用儒家经典,而引经据典来论证这件事本身也是西汉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潮流。

二年春,寒。诏曰:“...《书》云‘黎民于蕃时雍’,明以阴阳为本也...”

四年春正月,诏曰:“夫《洪范》八政,以食为首,其诚家给刑错之本也。

——《汉书.成帝纪》

在刘骜后来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他所出的考题也是《诗经》和《尚书》,这也能看得出来他的博学和他对儒家经典的重视程度。

只是不知道汉成帝是如何从一个喜好读书的大好青年转变成为酒色之徒,也许是元帝的放纵、抑或是他自己突然间发现酒色比读书更有吸引力吧。

二、宽厚谨慎

汉景帝以好酒色而著称,但是他的性格却是宽厚谨慎的,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上倒并不是,行事谨慎说明他不希望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宽厚则容易放纵下属犯错,正因为如此,既才导致下属的擅权和他的不作为、也给他留出了充足的酒色玩乐的时光。

在汉元帝还在的时候,有一次,他急召刘骜前去相见,可是刘骜出龙楼门,最快的办法是横穿只有天子可以通行的驰道。但是,刘骜却并不敢,而是一直走到驰道的尽头绕过,才去见的元帝。元帝自然大为不满,可是问起原因,却又非常高兴,还特此下诏,以后太子可以横穿驰道。此事可见,刘骜是一个非常守规矩的人,不但是不逾矩,更会据实相告。

在《汉书》中,班固形容刘骜“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令,容受直辞。”即是说汉成帝这个人非常地注重仪容,行事也非常有仪式感,不究小事,而且可以容纳直谏的言辞(从这个角度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位仁君),是一位既有威严、又非常谦和的君主。

班固的这个评价看起来似乎与我们平时想象中的汉成帝完全不一样,但是,因为班固的姑母班婕妤正是汉成帝的妃子,而班氏子弟也有不少宫中近臣,相信这个评价的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三、打击宦官

宦官势力一家独大,是成帝的老爹汉元帝留下的最大的问题。由于汉元帝认为“宦官没有家人,所以不会结外党”,所以对宦官极为信任,朝政大权竟全掌握在中书令石显为首的宦官集团手中。不但群臣皆唯石显马首是瞻,连外戚史、许两家也站到了石显的背后。

所以,刘骜即位以后,首先要处理的便是宦官。他先将石显升为长信中太仆,看起来好像石显有了自己需要负责的工作,但实际上却是直接离开了权力中心。刘骜此举也不过是给臣子们传递一个信号,有些事可以做了,群臣自然也是心领神会。很快,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等人便联名上疏弹劾石显,刘骜趁此机会直接将石显撵回了家。最后,石显在返乡路上去世,而他的那些走卒自然也被刘骜清除得一干二净。

清除宦官原本是刘骜的一大功绩,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有一个新的政治势力越逐渐走上了政治舞台,它就是王政君太后为首的王氏外戚。王政君共计八个兄弟、竟有七人被封为侯,唯一未被封侯的王曼只是因为早死而已,而他也恰恰就是王莽的父亲,王莽也因此得到了姑母王政君和叔叔们的不少照顾。王氏外戚逐渐成为西汉一朝最强大的势力,为最终王莽篡汉奠定的基础。

四、收集文献

收集、整理文献是汉成帝当政时期做得非常有益于后世的一件事。

公元前26年,成帝命令时任光禄大夫的刘向总负责校勘皇宫所藏各类图书,并派遣谒者陈农出使到各郡国,开始广泛向全国范围内征求佚传的书籍。这也是继汉武帝之后,又一次如此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文献。

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汉书.成帝纪》

可以说,这一次的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但拯救了大量濒临亡佚的散乱诸子残篇,而且为后世的目录学、校勘学、藏书学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在收集整理过程中,由刘向等人编好目录、写好提要、勘对正误的书籍,连原书和成书,刘骜都要亲自观看,并作最终定夺,可见刘骜对此也是非常在意的。

虽然这次收集整理的文献也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烙印,但其历史意义还是非常巨大的,不应因此磨灭成帝的功绩。

五、无子继承

号称荒于酒色、妃子众多的汉成帝在位25年,活了44岁,最后竟然没留下个继承人,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可这事儿还偏偏就发生了。

刘骜倒不是说从来没有儿子,他曾经有过四个儿子,不过很遗憾的是都夭折了。所以,最后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他只能在自己的弟弟(中山王刘兴)和侄子(定陶王刘欣)当中选择了。

最后,才学更加出众、获得支持更多的定陶王刘欣成功当选,而这位刘欣的父亲刚好就是当年差点抢走刘骜太子之位的二弟定陶恭王刘康的长子,不知道是该说“天道好轮回”、还是“命中注定”。

当年因为刘骜沉迷酒色,更重要的是刘骜的亲生母亲孝元皇后王政君不得汉元帝的宠爱,元帝也非常想把太子换成他的宠妃傅昭仪生的那个“多才艺、懂音律”的儿子刘康,最后还是在群臣的劝解之下、尤其是外戚势力驸马都尉史丹的极力反对才作罢。

六、暴毙美人怀

好酒色的皇帝理应有个香艳的结尾,虽然汉成帝最后死相不好看,但至少还有他的宠妃赵合德(赵飞燕之妹)在。

公元前7年4月16日,刘骜依然如常一般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可是他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第二天的工作了。因为在宠妃赵合德的宫中夜宿一晚后,第二天清晨起来,衣服还没穿上,便已经身体僵硬、口不能言,倒在床上、动弹不得了。惊得一旁的赵合德连忙呼叫宫女、传唤太医,可仍旧无法挽回刘骜的生命。几个时辰后,刘骜暴毙于赵合德的怀中。

一时之间,太后王政君、御史、丞相、廷尉等人将赵合德团团围住,兴师问罪。虽贵为一代宠妃,可赵合德终究不过一争宠之弱女子罢了,又哪里见得了这等架势,最终自尽于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