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一场重大军事行动,燕昭王时期燕国发动举国之力并且笼络了秦、韩、赵、魏四国一起开展了伐齐行动。

长期以来大家都对此事有误解,认为乐毅非常轻松就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但事实并非如此,乐毅伐齐并不轻松。今天我们来详细看一下乐毅伐齐的过程,看看乐毅为什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乐毅伐齐的准备工作

齐湣王时期齐国空前强大,战胜楚国宰相、挫败魏、赵联军、助赵灭中山、吞并宋国、联合三晋伐秦,这些都是齐湣王时期干的事。但是长期的战争导致百姓滋生厌战情绪,而且齐湣王本人的骄横更是失去了盟友的支持。北方的燕国又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兵强马壮,因此决定伐齐。但老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别说齐国是一匹撑死的大骆驼。

乐毅认为齐国是个霸主,燕国不能单独攻打齐国,必须联合赵国、楚国、魏国一同伐齐。

楚国、魏国、赵国、秦国非常乐意伐齐,这并不是因为齐国失道,而是因为利益。当时宋国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定陶更是天下最繁华的商业城市,宋国仅靠“市租”就能赚一大笔银子。但宋国只是经济好,军事不怎么样,是人人垂涎的肥肉,秦相(魏冉)、赵相(李兑)都曾想要取定陶为封地。不过他们都没成功,这并不是因为宋国强大,而是因为宋国周围有一圈强国。从军事角度上看,不论短期还是从长期,宋国都不应被一个国家所吞并。齐国吞并了宋国,那齐国东出势必会染指魏、楚土地,相反无论魏国和楚国谁吞并了宋国,那必定与其他国家接壤,从而引发地缘政治的矛盾。

燕昭王让乐毅出任上将军,并且发动举国之力来支持乐毅,同时乐毅利用这个契机发动赵、楚、韩、魏四国,指挥五国的军队伐齐。

在这之前燕国间谍苏秦不断迷惑齐湣王,让齐湣王放松了警惕,并且把原本负责防御燕国的边防军调回了齐国腹地。基于齐国的军事漏洞,乐毅很迅速就攻打到了齐国境内,双方在济水区域展开了对峙。

乐毅伐齐的主要过程

齐国连年征战导致百姓滋生了厌战情绪,此番齐国士兵出战也是被威逼的。齐湣王用刨祖坟、杀逃兵等血腥手段强迫士兵上战场,这必定导致士兵嫉妒厌战,以至于联军一发起战争就迅速溃败。联军在济水附近打败了齐国军队,齐国主将下落不明、副将收拾残兵退守临淄。

秦、韩和齐国没有地缘接壤,他们的目的是削弱齐国的实力,因此在此战过后就撤退了。但是赵、魏两国都和齐国有地缘接壤,此时双方结下梁子,那日后齐国必定会以此为由施展报复性侵略。为了避免齐国反击,他们继续伐齐,而与此同时楚国打着救齐国的名头侵略齐国土地,派遣淖齿率兵进犯齐境。

齐国主力军溃败之后军事实力大损,为了抵抗燕军,齐湣王试图“驱虎吞狼”,利用楚军攻打燕军。但是淖齿杀了齐湣王,并且收复了齐国侵占的淮北地区。赵、魏两国在得到利益之后也开始逐渐撤兵,最后只留燕军和齐国残余势力角逐。

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很难体会到乐毅的具体政策,但可以肯定的是乐毅在齐国收买人心的政策并不完美。以田单为例,他们这种地主、贵族阶级是坚决反对乐毅的,因为燕军会抢夺他们的财产。对于百姓来说,齐国和燕国都是剥削百姓的统治者,只不过燕国剥削的轻一点。

乐毅伐齐最后止步于即墨、莒,即墨守将田单坚决抵抗,双方僵持不下,最后乐毅才改变策略。乐毅开始广施仁政,救济齐国百姓,试图削弱即墨守军的抵抗情绪。但事实证明这种效果微乎其微,即墨守军并没有放弃抵抗。时间一直陷入僵持状态,直到燕昭王去世。燕昭王去世之后,田单就派人去燕国散步流言,说乐毅想要在齐国称王。流言对功臣、将军的伤害翻倍,尤其是乐毅这种领兵在外的将军。而且乐毅和新任燕王有信任隔阂,燕惠王就派骑劫接替乐毅的职务,乐毅为了避难出逃赵国,自此齐国开始了反击工作。

田单开始采取以下策略反击燕军:

1:假装有天神相助,振奋即墨守军作战情绪。

2:用激将法,促使燕军对齐人采取残暴措施,比如残害俘虏、挖齐人祖坟。此举是为了加剧齐人的愤怒,以便为反击做准备。

3:田单示弱,让燕军认为即墨守军伤亡惨重,促使燕军放弃警惕。

4:收集耕牛,并且在牛尾绑上稻草,在开战之前点燃稻草,受惊的耕牛直接冲向燕军阵营。于此同时,田单派精兵反击燕军,并且把燕军赶出齐境。

自此乐毅伐齐正式宣告破产,乐毅伐齐也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乐毅不仅失去了辉煌的战果,自己还被迫出逃赵国,可以说有点得不偿失。但乐毅伐齐注定会写入历史,乐毅伐齐、田单反击这两大经典军事行动更是经久不衰。

乐毅伐齐失败的原因

1:乐毅的胃口太大

首先乐毅的胃口太大了,燕国的军力不支持乐毅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灭国战。受制于生产力的因素,战国七雄很难开战大规模灭国战,只是在不断的攻伐拉锯。秦国统一是因为秦国大面积普及农耕、铁质农具,关中、巴蜀地区的农业十分发达,这才奠定了统一的基础。而反观燕国,它有什么发达农业基地吗?没有!它有重要经济支柱吗?没有!齐国煮盐、赵国冶铁,这些经济支柱支撑了国家经济,使国家国力稳步上升。乐毅伐齐之后齐国还能反击、长平之战之后赵国还能坚守邯郸不败,这些都是基于生产力、经济实力、地理优势的,但燕国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它的地理就局限了燕国国力的天花板。

而且燕国长期征战,军民都十分厌战,《孙子兵法》记载“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想要通过持久战获胜,很难,即便成功了,那国力也会大损。乐毅伐齐五年,长期军事行动摧毁了齐国的生产基础,同时也拖垮了燕国的生产基础,燕惠王用骑劫替代乐毅,信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原因就是燕国不支持大军长期在外征战,必须速胜。

2:燕昭王暴卒改变了乐毅的命运

燕昭王如果没死,那么乐毅可以从容部署撤退计划,保全部分胜利果实。但是燕昭王暴卒改变了乐毅的命运,新任燕王急于求生导致乐毅的军事部署被打乱。我个人认为燕昭王的暴卒影响十分大,就算燕国不支持大军长期征战,保留一部分军队固守现有胜利果实没问题吧?如果燕昭王没死,那乐毅可能会成功,就算不成功也能从容撤退。但是历史没有如果,燕昭王暴卒是天命所至,乐毅命不好也是一方面因素。

3:命运的宿敌-田单

田单在即墨之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田单,那乐毅早就完成战斗,灭了齐国。但是田单就乐毅命运的宿敌,他坚守即墨拖到了燕昭王暴卒,从而等来了反击时机。田单利用反间计解决掉了乐毅,并且灵活运用策略成功击败了骑劫,光复了齐国。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 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