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刘秀开创光武中兴的措施有哪些呢?

多年的混战,国家饱受严重的创伤,就像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想要康复,就得通过柔顺、缓静的方法来调养。刘秀认为“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于是,他决定“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柔之轻法”柔,废除了王莽时代苛繁的律令,学习刘邦的做法,宽简天下。恢复西汉三十税一的田租制度;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还令军队复员;裁减合并地方官衙。

平定天下后,光武帝刘秀回家乡章陵(即舂陵)修葺先人墓园祭庙,祭祀旧宅,巡视田地农舍,尔后摆设酒宴,演奏乐曲,赏赐乡邻。

刘氏宗室的伯母、姑母、婶娘喝得酣畅高兴,就开刘秀的玩笑,说:“文叔(刘秀)小时候谨慎守信,和人交往不殷勤应酬,仅知柔和而已,今天竟能如此!”

光武帝刘秀听后大笑,说:“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意思是以“柔和的方法”来治理天下,这也是“柔道治国”的由来。

“柔道治国”成为了光武帝刘秀的基本治国之道。刘秀从小性格柔顺,起兵造反后,形势迫使他不得不变得英勇刚强。纵观刘秀的征战历程,很有地方也能看出他“柔顺”爱好和平的一面:

刘秀亲率大军包围洛阳,先派人去劝降朱鲔。朱鲔因参与杀害刘縯,又极力劝说刘玄不要派刘秀去河北,自感罪过太大不敢投降。最终,刘秀不计前嫌的诚意打动了他。投降后,刘秀说到做到任命他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

刘秀派大军攻蜀时,曾多次劝降公孙述,公孙述拒不投降,手下大将吴汉率军攻破成都后,放纵士兵烧杀抢掠。刘秀得知后十分生气,公开下诏对吴汉等将领予以斥责。

刘秀喜欢用和平的方式处理解决问题,能不用武力的尽量不用武力。因此,在敌我双方对峙时,他总是先采取劝降方式。不投降的,城池被攻破后,他也三令五申严格的禁止属下将士们不许屠城。他对待属下将领和士兵也很少杀戮。

为了医治战争造成的严重创伤,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光武帝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释放奴婢:

光武帝刘秀多次颁布奴婢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因失去土地被迫沦为奴婢的农民获得释放。同时加重了杀害奴隶者的刑罚,废除奴隶伤人必须处死的法令。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战乱后,由于人口不足导致土地荒芜的问题。

减刑轻税:

建武二年,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时,光武帝刘秀就下诏:恢复汉文帝时代三十税一旧制,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

建武七年,光武帝刘秀下令释放除死刑犯以外的囚犯,并命令应判两年徒刑而在逃的罪犯,由地方官吏发布公告免治他们的罪责,让他们安心回家。

光武帝刘秀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精简政府机构

建武六年,光武帝刘秀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刘秀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这样的举措,使得东汉成为中国历史官民比例最低的朝代,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此举,光武帝刘秀在这方面表现很有气魄。

光武帝刘秀大力裁撤官吏,合并郡县,这样极大的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到刘秀统治的末期,人口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增长了一倍还多,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淮阴侯列传》

通俗的来说:功臣们辅佐君王统一天下后,失去了利用价值,君王害怕功臣功高盖主,功臣就会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自古君王多薄情”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富贵。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历朝历代杀功臣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刘邦、朱元璋……

如何安置开国功臣,是每一个新兴王朝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以“柔道治国”的光武帝刘秀又是怎样处置为他打天下,拥立他为皇帝的开国功臣的呢?

对于一个新的王朝来说,安置开国功臣是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也考验开国君主的胸襟与智慧。说道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功臣,不得不说追随刘秀南征北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二十八位将帅”,他们为“复兴汉室”居功至伟。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将的画。,于是,二十八位将帅的肖像绘在南宫云台,随时瞻仰。这就是流传后世的“云台二十八将”,又称“中兴二十八将”。后人附会,说他们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下凡。

不过,平定天下后,光武帝刘秀认为这些将领与自己出生入死,他们只是善于带兵打仗,性情有些放纵不羁,对于治理国家和地方不太合适。于是,他采取了“退功臣而进文吏”的策略。

“退功臣”解除功臣的权力,兵权,降低他们的政治待遇。保留他们高爵、厚赏,还有特进、朝请之类的荣誉性特权。除邓禹、李通、贾复三人可以参议国家大事之外,其他人基本退出了国家权力中枢,不再参与国家管理。

对于这样的处置,功臣们是否甘心,我们已不得而知。史书上说,功臣“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开国功臣们都愉快的安度了晚年,子孙后代也享受到了荣华富贵。

“进文吏”广招懂得治国安邦的读书人,担任治理国家的要职,逐步改变官吏队伍的结构和素质,确立了一套以文为中心的体制,实现以文治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比汉高祖刘邦,后有明太祖朱元璋,都因诛杀功臣而受到后世诟病。武光帝刘秀采用怀柔之术对待立有功勋的功臣,使得他与功臣和睦相处,没有猜忌和提防,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清代王夫之也赞叹道:“三代之下,君臣交尽其美,唯东汉为盛焉”。

天下初定时,局部地区还有很多战争在打,比如边患,匈奴、乌桓、鲜卑等部落不断地骚扰着东汉王朝的边境,不过都是些小打小闹。

刘秀长年驰骋沙场,对打仗十分厌倦,并且他深知百姓疲于战事,国家不堪损耗,都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于是,下诏令:“边关的将士以守为主,不宜出击敌人,追虏料敌,不拘以逗留法。”

平定天下后,刘秀不愿意再提及战争之事,为了使饱经战乱的国家得到尽快的恢复与发展,刘秀则“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刘秀不愿提及战争,也不愿意再发动战争。

有次,太子问他当年打仗的事情,刘秀不愿提起,对太子说这个问题不是你应该知道的。

建武二十七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刘秀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偃武修文,崇德报功,勤政治,养黎民,兴礼乐,宣教化,表行义,励风俗。继以明章,守而不失,于是东汉之风,忠信廉耻及于三代矣。”——司马光

邓禹、贾复等人也摸到了刘秀的心思,知道他准备偃干戈,修文德,于是纷纷上朝请求解除兵权,潜心研究儒家经典。邓禹现年不过三十六岁,正是在仕途上大展拳脚的大好年纪,打江山的时代过去了,治江山的时代来了。

严以律己

光武帝刘秀非常勤政、兢兢业业,似乎除了读书和工作没太多其他爱好。唯恐自己做得不够,所以为了能明智谨慎地处理政务,总揽朝政大权,审时度势,决策没有什么失误。每日早晨上朝办公,直到太阳西斜才退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理义,半夜才睡。

“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他不喜欢饮酒也不喜欢听乐曲,当了好几年皇帝,连宫廷音乐、祭祀用的典礼器具都凑不齐。他的皇陵一切从简,随葬品也要和汉文帝一样的不要金银珠宝。总而言之,刘秀就是一位严以律己,力求简朴的君主。

严惩贪官

刘秀除了自己严以律己外,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大司徒欧阳歙,担任汝南郡太守时,测量田亩作弊,贪污千余万钱,被捕下狱。欧阳歙是儒学大师,弟子众多,欧阳歙获罪后,成千上万儒生纷纷为他求情。其中,欧阳歙的学生礼震,年纪才十七岁,要求代替欧阳歙一死。然而,刘秀丝毫不姑息,欧阳歙最终死在狱中,法律的尊严也得到维护。

“广求民瘼,观纳我谣,故能内外匪懈,百姓宽息。”——《后汉书》

意思就是广泛访求百姓疾苦,采集民谲,朝廷内外谁也不敢懈怠,百姓得到了休息。经过一番整顿,官场贪污腐败之风,得到很大改观。

不过,由于措施过于严厉,难免矫枉过正。如:当时规定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州郡官员稍有过失,立即罢免。后果导致:州、郡官员频繁更换,使得官员们心生恐惧,虚报政绩,以求保住官位。后来有大臣劝谏武光帝刘秀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政策进行了调整。

抑制豪强

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刘秀得到了南阳豪族和河北豪族的大力支持。因此,东汉初期,豪强势力很大。一些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也影响百姓生活,引发巨大的社会矛盾。

刘秀意识到豪族的势力已经威胁到皇权和国家利益,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加以限制。于是,刘秀推行“度田”制度,他下令清查各州、郡人们的占有土地和户口数量,主要是为了防范豪强地主和不良官吏逃税。

这个措施触犯了豪强地主的利益,于是,遭到了大地主、大豪强的抵制,勾结地方官员,虚报假报。当年,王莽推行的王田,就因为受到抵制后,而放弃了改革。

那么,刘秀面对这一情况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在此事上,刘秀坚持推行“度田”制度,他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和打击豪强的势力,刘秀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

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地主的反抗,“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青、徐、幽、冀四州尤甚”,给予东汉政权极大威胁。

面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光武帝刘秀采取镇压与安抚并用的手段:

一方面,“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拖,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意思就是朝廷派使节到各郡、封国,听凭盗贼们自相检举攻击。五个人共同斩杀一个人,免除五个人的罪。即使官吏畏怯逗留、逃避、故意放纵盗贼,也一律不追究,允许以擒贼讨贼立功。于是,盗贼便解散了。

一方面,把抓捕到作乱首领人物迁往他郡,“赋田授廪”,切断他们与原所在郡的联系,给了豪强地主严重的打击。

历史上对于“度田”制度是否取得成功存在争议,但不可否定的是,“度田”制度的顺利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豪强、地主,缓解了社会矛盾。

“度田”事件后,郡国豪强的抗衡平静下来,出现了“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大好局面。度田也成为东汉的定制。因各项政策措施的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为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明章之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光武帝刘秀统治期间,涌现一股清流官吏 ,他们不畏强权、不惜丢掉乌纱帽和性命也要与豪强地主进行斗争,刘秀对于这些官吏持支持肯定的态度。

鲍永和鲍恢,曾经弹劾刘秀的叔父赵王刘良。刘秀的父亲早亡,是叔父刘良把他养大的,二人感情十分深厚。但刘秀没有怪罪他们,提醒皇亲国戚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以避二鲍”。

硬臣里最出名的非董宣莫属,董宣担任洛阳县令时,刘秀的大姐湖阳公主府中奴仆行凶杀人后,躲到公主府内试图逍遥法外。董宣决心将这个杀人犯绳之于法。一天,湖阳公主外出,这个奴仆也陪同出行,董宣半路拦截了湖阳公主的车驾,当场宣布罪行并诛杀了这个奴仆。

湖阳公主哪能受得这个屈辱,到宫里向刘秀哭诉,刘秀也觉得懂宣做法过分,下令乱棍打死他。董宣对刘秀说:“陛下因英明才复兴汉室,如今公主的奴仆杀人,陛下却置国家法律于不顾,还怎么能治理天下,无需用乱棍打死我,让我自己撞死算了。”

于是,说完将头撞到柱子上,顿时血流满面。刘秀好忙让太监拉住他,心里觉得董宣的话非常有道理,但碍于姐姐的面子,只好让董宣给公主磕头道歉。不料董宣认为自己没错拒不磕头,刘秀命人按着他的脖子,强行让他磕头,但董宣双手撑地,死活不肯磕头。

湖阳公主见状非常不满,略带讽刺道:“陛下早年经常庇护逃犯,官府都不敢上门追捕,如今当了皇上,却拿一个小小县令没有办法。”刘秀苦笑说:“天子和白衣不同。”

事后,刘秀奖励董宣,称他为“强项令”,意思就是刚强不肯屈服的县令。这一做法,许多官员纷纷效法,宗室、豪强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

刘秀以“柔道治国”,有助于稳定统治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实行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的军制改革,针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威胁,制定了以保守为主的边防政策。刘秀的边防政策基本上维护了东汉政权边境安全与社会稳定,成为"光武中兴"的重要原因,但其保守性,也对东汉边防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结语:

光武帝刘秀“柔道治国”的治国之道,使得战争带来的严重创伤得以治愈,阶级矛盾得到很好的缓解,经济生产也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趋于安定,开创了历史上的“光武中兴”。刘秀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同时拥有“中兴之君”和“定鼎帝王”的皇帝。借用毛泽东对光武帝刘秀评价:“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