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明朝历代皇帝中,明武宗朱厚照可谓是一大奇葩,他一生贪杯尚武,喜好玩乐,但也刚毅果决,在国家大事上绝不含糊,任用贤臣,北御鞑靼,使得鞑靼不敢再犯边境,弹指一挥间,就将一代权监刘瑾拿下,历经两次藩王叛乱,国家也没出什么大乱子,依然将权力牢牢地抓在手中,可谓是污点与亮点并重。要客观准确评价这样一个人,实属不易,对于他,我们只有一分为二来加以分析,才有可能得出相对客观、公正的结论。

污点:贪杯尚武、喜好玩乐、荒唐成性

朱厚照作为弘治皇帝朱佑樘的长子兼独子(原本还有一子,但早早就夭折了),顺理成章就成为了帝国未来的继承者,2岁就被册立为太子,连和他争的人都没有,其实,若真有的话,以这位仁兄的性格,或许真会拱手将太子之位让出来也未可知!

或许是弘治皇帝朱佑樘自小过惯了苦日子,历尽童年的磨难,对于他这个长子兼独子,那是倍加的珍视,生怕这孩子受一丁半点委屈,真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碎了,连平时多说两句的舍不得(这或许就是天下父母的通病吧),况且这孩子非常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一学就会,慢慢地,也就对他疏于管教了。

朱厚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而这样的成长环境,也让成为了一个个性十足的孩子,同时也养成了他贪玩顽劣的性格。在朱厚照当太子期间,贪玩成性,终日舞枪弄棒,跑个没影,怎么好玩怎么玩,换着方式、变着花样玩,在那段时间里,可以说是天老大他老二了,连他父亲都不怎么管,还有谁敢管?

到他即位后,贪玩尚武的性格依然不改,反而愈演愈烈,他最不能忍受就是皇帝那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墨默守陈规的规矩,他要的就是新鲜和刺激。他两次奔走出关(成功一次),只为与闻名已久的宿敌——鞑靼小王子一较高下;建立鼎鼎大名的“豹房”,终日沉湎其间,饮酒作乐;为图新鲜,甚至还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叫朱寿,并给自己封了一个“威武大将军”的官职,自己给自己发工资,可谓是玩出了新高度、新水平。

以上这些只是他贪杯尚武、喜好玩乐的几种典型表现,事实上,他诸如此类的“壮举”可谓是不胜枚举,而他的贪玩,也招致了很多了很多蝇营狗苟、投机钻研之辈,这些人专门投他所好,终日费尽心思,换着花样给他玩,将他哄得服服帖帖的,以博取自己更大的利益,以刘瑾为代表的“八虎”、钱宁、江彬就是凭借着这样的投机伎俩而成为了皇帝一时的大红人,而这些人在得势之后,一方面继续陪着皇帝到处玩乐,另一方面则中饱私囊、贪污受贿、残害忠良,搞得天怒人怨。如此看来,说朱厚照是荒淫无度的昏君似乎也无可厚非,他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污点,但终其一生,国家也没出什么大乱子,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具备了作为一名皇帝该有的基本素质,这就是以下要说的亮点。

亮点:刚毅果决,明事理、识大体

明武宗朱厚照固然有许多污点,这是毋庸置疑的客观存在,但他作为皇帝,还是有皇帝该有的刚毅果决的一面的。无论下面的人怎么乱来,他始终能够牢牢地将权力握在手中,面对权倾朝野的刘瑾,当天决定当天就将其解决,绝不过夜,可谓快、稳、准、狠,从这点来说,他比自己的爷爷宪宗皇帝朱见深强的不是一丁半点。

除了刚毅果决之外,朱厚照还有一点就是明事理、识大体,能够明辨忠奸,有自知之明。对于大臣们的逆耳忠言,他虽然很反感,但也仅仅统统不理,就此打住,并没有过多地为难这些刻板的老头;即便是对他第一次奔逃出关时、打死不给他开门、致使他出关计划泡汤的芝麻小官——御史张钦,他原本可以将他杀掉然后顺利出关,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错不在别人,自己贪玩、不思朝政是他本人的问题,与旁人无关,相反,他在这些人身上看到的是他们对于这个国家的赤胆忠心。同时,他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并不是治国理政的材料,因此,放心地将国家交给那些对国家忠心耿耿又有治世之才的大臣来打理,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识人之明,李东阳、杨一清、杨廷和、王琼、王守仁等一大批朝廷肱骨才得以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也正因为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两次藩王叛乱(安化王叛乱、宁王叛乱)也很快被平息,国家才没出什么大乱,他也才得以专心于他的玩乐事业,乐此不疲。如此看来,皇帝玩皇帝的,大臣干大臣的,倒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另外,明武宗朱厚照还颇有先祖朱棣横刀立马、驰骋疆场之风。他第二次奔逃出关就是为了要会一会闻名已久的宿敌——鞑靼小王子,而这次他也确实如他所愿,终于得以跟小王子交锋,在与小王子的战斗中,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采用添油战术,成功将小王子拖住,为最后的决战赢得了时间,并且在最后的决战中,成功击溃了小王子的军队,或许是自己从喜好小舞枪弄棒而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史书上还留下了亲手斩杀一人的记录,导致小王子之后几年都不敢再进犯大明边境,为大明边境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上的明武宗是怎样的人?

综上所述,对于明武宗朱厚照,要说他是盛世明君,那是鬼都不信,但要说他是荒淫无度、昏庸无道的昏君,那明显是不公正的。对于他,个人认为《明史》的评价还是很客观、公正的,在此原文引用:

《明史》赞曰: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说到底,他只是一个贪杯尚武、喜好玩乐,有很多污点,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守原则、守住底线,识大体、明事理,有自知之明,能够明辨忠奸的皇帝而已!

他的那些污点,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确实是污点;但作为一个人来说,这些污点也实在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如此简单,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