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建安十二年,已是刘备投靠在刘表门下的第七个年头了。恍然如梦一般,刘备不觉已年逾不惑。

回顾自己荣辱掺半的戎马生涯,刘备常常夙夜兴叹!

北有曹操击垮袁绍,雄据一方,南有孙权称霸江东,逞英雄之志。天府之国有刘焉,汉中盆地有张鲁。凉州、雍州有马腾,荆襄有刘表,天下英雄不可计数!但自己奔波半生,鞍马劳顿,鬓发已染华霜,却至今寸土未得,落得飘零他乡、寄人篱下!唉,真可谓可悲可叹!

刘备的祖上正是西汉景帝嫡子中山靖王,算起来他也系出身皇族。但是,他的家门却徒有其名,无有其实,父早亡,又无有安身立命的资财,所以一贫如洗。

到刘备稍稍懂事之时,给他记忆最深刻的便是母亲整日不眠不休地织草席的身影——那是寡母与孤儿一天衣食的主要来源。

刘备天生异相:身子矮短,手臂却惊人地长,伸手即可触摸到自己的膝盖;双耳垂轮,凤目炯炯,俨然一表不俗,常常为乡人所称道,都道此子定是大富大贵之人。

刘备二十四岁那年,正值汉帝在各州郡广募义军,于是他便弃笔从戎,投入到一支队伍当中去,对抗汉末黄巾大起义的叛乱。

在这期间,刘备遇上了两位好汉——关羽和张飞。他们三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很快结为生死之交。

在今后的戎马生涯之中,三兄弟甘苦与共,不离不弃,始终肩并肩地屹立在战场之上。“桃园三结义”成为千古流芳的佳话,彪炳史册。

平定了黄巾党人的逆乱后,刘备由于卓越的功勋而被授予安喜县尉之职,这是他从一介布衣踏入仕途的开端。不久之后,刘备因拒绝贿赂他的长官而丢弃了乌纱帽。

此后,刘备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他遇到了徐州刺史陶谦。

刘备为人谦恭,城府虽深,但却有容人雅量,喜怒之情从不表现在颜面之上,因此深得陶谦的赏识。

陶谦奄奄一息之际,将徐州一方子民的安危重任交于刘备的手中,于是刘备得以高升刺史。那时的刘备毕竟还年轻,不擅于朋党、同僚之间的微妙关系的把握,以致于再次流亡异地,使徐州陷于他人之手。

刘备一败再败,走投无路之际才投奔到枭雄曹操的的麾下,做了豫州刺史。

刘备委身求全于曹营,一心等待良机,以求东山再起。恰此时,汉朝的车骑将军董承将献帝手书的血诏出示给刘备,力劝刘备杀曹操、匡扶汉室。

刘备想到献帝年幼,身陷囹圄,举手投足俱在贼人监视之下。汉室衰微,眼看着大厦将倾,而自己身为皇族之后,又焉能袖手视之?

于是,尚且自身难保的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密谋刺杀曹贼的计划之中,并用一生实践了光复汉祖威仪的宏大志向。

谁料,密谋失败,刘备仓皇出逃。

曹操集结了十万雄兵日夜兼程,穷追不舍,定要致刘备于死地而后快。

刘备立即陷入了没日没夜的逃亡之中,刘备的两个结义兄弟各失散,他一个孤家寡人似地只身来投袁绍。

袁绍外表相貌堂堂,气势雄伟,实际上却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再加上又被他手下的幕僚、宾客所猜妒,刘备便借防守豫州之机,脱离了袁绍的主力部队。

一年半之后,官渡大战已见分晓,袁绍军兵一溃千里,丢盗弃甲而逃。刘备无奈,只得辗转逃离,又安有半日安宁?

幸得刘表念及刘备系皇族之后,并且英名盖世,于是让他在新野驻扎下营盘,以积蓄力量,再图后事。

刘备空担着英雄之名,手中却无有立锥之地,只好隐忍于他人阶下,苟全性命。

荆襄之地的贵族权臣并未将小小的刘备放在眼里,常常横加猜忌。

除了刘表,无人相信他的才干,然而刘表为人又优柔塞断,始终没有重用刘备。刘备虽屯兵于新野,却无一点实权,真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刘备在荆州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既不用担心风餐露宿,也不用害怕曹贼的迫兵,然而他的心却从未安逸平静过。思前想后,抚今追昔,禁不住嗟叹连连。岁月如电,自己已快要跨入暮年,难道真的要穷困终生吗?难道匡扶汉室真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了吗?

正当他踌躇难当之际,他有幸结识了荆州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

那是在一次茶会上。

素有清名的刘表宴请了荆襄名流,司马徽也在被邀请之列。

刘备见“水镜先生”身材俊伟,峻冠博带,鹤发童颜,便知道此人必不是碌碌之辈。

当刘表告诉刘备这个老者正是久有盛名的司马先生时,刘备真是喜出望外。趁着众人欢饮之间,刘备来在司马徽面前,极为恭敬地施礼道:“司马先生,在下有礼了!”

司马微闻言,拾头看了刘备一眼,心中就是一惊,面前站立的人一表非俗,有大福大贵之相,非王即侯,然而却陌生得很。

他略一沉吟,起身回礼:“敢问阁下是?”

“在下刘备。”

“哦?!久仰大名。”

刘备对司马先生又躬身一礼道:“先生,在下久闻您的大名,知道您慧眼善于相人,还望先生不吝为小可观上一观,不胜感激!”

司马徽笑而不答。

刘备又拜,司马徽仍然不发一言,只是笑盈盈地望着流离的灯火。

刘备一时情急,眼中迸出泪珠来,他见四下无人,低声又对司马徽道:“先生,在下戎马半生,寸土未得,如今寄人篱下,苟全性命于乱世,然心中大志常存。望先生念及小可一片诚心,不吝赐教吧!“

司马徽意味深长地望了刘备一眼,又缓缓地摇摇头,仍旧一言不发,自顾往外走了。

剩下刘备站在原处,黯然神伤,一阵难以忍受的孤寂悄悄袭上他的心头,他感到了寒冷正浸入骨髓。他无奈地长叹一声,抹去泪水走入人群之中。

司马徽固然拒而不答,但刘备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寻找一切可以接近司马徽的机会,不依不饶地追问着。

终于,在经过了数次碰壁之后,诚心感动了司马先生,司马徽答应了刘备的恳求。

在司马徽的学馆中。

司马徽淡然一笑道:“蒙阁下抬爱,山人姑且为你观上一次面,君权且当作闲时戏玩,不必挂牵于心上。”

“在下荣幸之至!”

“老夫斗胆开言:观君之相貌,绝非碌碌之辈。虽一时困于浅水,日后必定飞黄腾达,前程不可估量!”

刘备心中一喜,说:“先生之言令备大喜过望。只是为何备虚度几十春秋,眼看年过半百,还无发迹之兆?”

“怨老夫直言,阁下所任用的策士俱是些俗士,不能辅佐下成就大业,不然君何以至此。”

刘备说:“在下谋士孙乾、简雍、糜竺都是饱学之士,先生为何说他们是俗士?”

“夫能观天下大势,识辨时务,定夺计谋者为名士,阁下所用之人虽通文墨,到底缺乏通大略、纬地经天之才,故而为俗士。”

“依先生之言,何人才为名士呢?”

司马徽听罢,哈哈大笑道:“想不到老夫竟着了阁下的道儿?”转而又叹道:“罢了,罢了!气数所在,非人力可挽回一二。老夫不妨实言以告:今天下名士魁首,乃是'卧龙'与'凤雏'也。阁下若得此二人辅佐,不愁大业不成啊!”

“哦?那么敢问”卧龙’是谁,‘凤雏’又是哪一位?”

“卧龙乃诸葛亮,凤雏是庞统,二人俱是荆州青年才俊。”

言毕,司马徽默默转身,心中暗道:“可怜卧龙、凤雏虽才华盖世,今番被举,却生不逢时,俱不得善终,可怜可怜!”

顿时,老人的眼中有泪光闪动。

从司马徽和刘备的对话里,我们就能得知刘备为什么会去请诸葛亮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