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待到秋后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起义虽然早已风流云散,但也给我们了留下了诸多讨论的空间。有些人认为黄巢是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有些人则认为黄巢杀人八百万是不折不扣的杀人魔王。

这些观点其实都值得商榷,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但他本身并不是农民。《旧唐书黄巢列传》载"世代为盐商,富有资财。擅长击剑骑射,略通书牍奏记,颇有口才,喜爱招养亡命之徒"如此文字,可见他类似于地方豪强。

而说黄巢杀人八百万,似乎有史书为证。话说黄巢在失败前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他发明了一种名为"巨舂"的石制的机器,这种原始而又血腥的机械,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黄巢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旧唐书》记载:黄巢率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数百(一说三千)巨碓,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并称之为'捣磨寨'。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记载:"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记载:"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有专家甚至说,黄巢吃人的规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关于黄巢以人肉做干粮的事情,我怀疑是背了秦宗权的黑锅。

《旧唐书黄巢传》记载:五月,巢贼先锋将孟楷攻蔡州,节度使秦宗权以兵逆战,为贼所败。攻城急,宗权乃称臣于贼。遂攻陈、许,营于溵水。陈州刺史赵犨迎战,败贼前锋,生擒孟楷,斩之。黄巢素宠楷,悲惜之。乃悉众攻陈州,营于城北五里,为宫阙之制,曰八仙营。于是自唐、邓、许、汝、孟、洛、郑、汴、曹、濮、徐、兖数十州,毕罹其毒。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这里记载了黄巢和秦宗权合兵以及以人肉做干粮的事情。说明当时黄巢一军应该非常缺粮,否则不会"俘人而食"。

然而,《新唐书赵犨传》记载:

巢益怒,将必屠之,乃起八仙营于州左,僭象宫阙,列百官曹署,储粮为持久计。宗权输铠仗军须,贼益张。

赵犨是当时陈州的守将,是陈州大战的参与者。"储粮为持久计"的说法值得留意。

此外,《旧五代史赵犨传》也有差不多的记载:

巢于郡北三四里起八仙营,如宫阙之状,又修百司廨署,储蓄山峙,蔡人济以甲胄,军无所阙焉。

这两处记载都说明黄巢围陈州,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有足够粮草的,不至于要吃人。

有人会认为,陈州围城三百日,说不定黄巢兵马后期缺粮,所以才吃人吧。

黄巢撤陈州之围,是中和四年四月底。我们不妨看看中和四年四月的起义军的情况:

《旧唐书僖宗纪》:(中和四年)三月壬戌朔。甲戌,克用移军自河中南渡,东下洛阳。四月辛卯朔。甲寅,沙陀军次许州,节度使周岌、监军田从异以兵会战。贼将尚让屯太康,黄邺屯西华,稍有刍粟。"稍有刍粟"一词,证明黄巢义军当时是有粮草的。

而另外的有力证据,也是出自《旧唐书僖宗纪》:(中和四年五月)己巳,沙陀渡汴河,趋封丘,黄巢兄弟悉力拒战,李克用击败之。获所俘男女五万口,牛马万余,并伪乘舆、法物、符印、宝货、戎仗等三万计。

这里分明还俘虏"牛马万余"。起义军不吃这些粮草、马、羊,反而"唯捕人为食",这不正是矛盾之处吗?

因攻城伤亡太大,攻破城池后屠城泄愤倒是有一定的可能,但在有"刍粟"、有"牛马"的情况下吃人是违反常理的,所以,黄巢一军吃人一事,如果不是史官有意诬蔑,就是将吃人魔王秦宗权的行为,转嫁到义军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