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题菊花》不知引来多少后人的艳羡,至今还有不少人视黄巢为大英雄、大豪杰,“一将功成万骨枯”。但只有身在其时、被其锋所指、被其荼毒的人才知道黄巢的真相。
黄巢到底有多残暴?
史书有黄巢“杀人八百万”之说,攻占广州后,黄巢为劫掠财货,屠杀在唐经商的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12万人;
一开始热烈欢迎黄巢的长安城居民,最终的遭遇则是“巢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
据《旧唐书》记载,黄巢军围陈州近一年,铁蹄踏遍“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将掳掠的大量人口悉数纳入巨舂,以无数巨碓将活人磨为齑粉供应军粮,并称之为“捣磨寨”。
出身盐商的黄巢性格暴躁,从黄巢传世的三首诗看,比“才气”更多的倒是反映出这个人杀虐成性、睚眦必报、猜忌自私和刚愎自用的一面。
1、《题菊花》
一、二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着墨于菊花傲霜不群的卓越性格,以“飒飒”“寒”“冷”诸词营造出一个风波险恶、无人问津、远离繁华的环境;
三、四句则笔锋一转,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呼喝出一派扭转季节、颠倒乾坤、狠绝惨烈的气势,这仿佛是黄巢自小就给自己定下的某种宿命——因世界不公而生无限戾气和杀气,又因无限戾气和杀气而自绝于世。
既可看出其强烈的反叛性、报复性和杀虐性,又可看出其对于作为趋炎附势者的“蝶”、作为一时风光的“桃花”的憎恨厌恶之心,还可看出其战天斗地、凌驾于命运之上的勃勃野心——以及隐藏于野心背后的极度膨胀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
2、《不第后赋菊》
《资治通鉴》记载,黄巢“屡举进士不第”。在最后一次落第离开长安前,黄巢写下了《不第后赋菊》。
一、二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写尽当时黄巢内心的怨毒和乖戾之气,以及书生落魄、四顾白眼的怨气和晦气。
真实地折射出黄巢潜意识深处萌生的杀戮之心和一种灭绝百花的极权意志——那时的黄巢显然充满自信,他急迫期待着“九月八”那天的到来,急迫期待着宣泄自己报复之情,但是他的眼中只有自我,他今后所施加于他人的杀戮、荼毒等种种不公平,一概和他无关;
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显示黄巢的目标直指长安,直指苍天。他以菊花自比,要一怒“冲天”、要香透“长安”。“黄金甲”更喻示了黄巢决心以恣肆跋扈的灭绝杀阵来血洗唐王朝,即便生灵涂炭、粉碎太平也在所不惜,强烈的毁灭欲和旺盛的斗志实在可怖!
3、《自题像》
一、二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以戎马倥偬的军旅岁月与僧衣芒鞋的隐居生涯相比,仍然从骨子里透出一肚子的不服气、不服输和不甘心——既已身入方外,何必犹记“当年草上飞”?
后两句“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更能帮我们看出黄巢在兵败出家逃避追捕的境遇下的真实心态——多年来叱咤风云、屠灭生灵、让万方战栗的魔王,今朝却被迫自隐锋芒、苟延余生,既无人爱更无人憎,这对于黄巢这一曾经屠刀在手之人,究竟是福是祸?
据唐代张鷟(zhuō)《朝野佥(qiān)载》记载:“隋末荒乱,狂贼朱粲(càn)起于襄、邓间,岁饥。米斛(hú)万钱,亦无得处,人民相食。粲乃驱男女小大仰一大铜钟,可二百石,煮人肉以喂贼。生灵歼于此矣。”
历史里黄巢吃人是真的吗?
黄巢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今河南淮阳)近一年的时间里,曾采用过“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的围城部队,以保证起义军的战斗力,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人食人纪录。
究竟黄巢这座食人工厂一共吃掉多少人,史无记载。但这位皇帝要养活自己的文武百官和数万名打陈州的起义将士,持续300天,按最保守的估计,其数目也是惊人的。
最后,借用黄巢自己的《自题像》最后两句:面向落晖,无奈、无助、了无生趣,应该也是对罪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惩罚吧?这时的黄巢,思绪里应该只余一片乱麻,抑或间杂些许忏悔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