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众所周知,屈原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他的离骚引众人叹息,文人墨客们都为之敬佩。而且他在政治上也有很多见解,因为许多的政治主张合理都能够得到重用,又因眼光独到所以说他被楚怀王赏识,加官进爵。但是后来因为太耿直,很多政治想法与现实相背离,得不到重用,一怒之下跳江。那么屈原跳江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曾任三闾大夫、左徒等职。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屡遭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他创立了"楚辞"文体,着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历史记载,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赂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

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

靳尚、公子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他在洞庭湖边、汨罗江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头散发,骨瘦如柴。最终跳下汨罗江!

大文学家郭沫若曾经在自己着作《古典文学论文集》里面认为:作为大诗人和政治家的屈原跳江自杀行为没有必要。不如拿敢于一死的勇气去向秦人作战以生命鲜花浇灌壮丽河山。后来的人民愿意比如抗战而死的大将军张自忠。等等。

其实老百姓的民间一直以为,关于屈子之死因到底是为了什么投江自杀的,从来还都有人们认为好象是一个历史的迷。其实最最普通的老百姓疑问以为,屈子之死,就是因为当时屈原的上级领导不需要屈原当官,屈原想不开,所以跳了江。郭沫若后来评论屈原的深意在于,屈原之死与爱国没有多少关系。

司马迁在评论屈原《离骚》时候认为:屈原跳江是属于他个人人格缺陷悲剧即:"人穷则反本"。今天人们的解释成为,屈原受到群小的诬陷而被楚怀王疏远,先后两次被贬直至江南。当时楚国江山面临沦陷,屈原很想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却没有机会所以跳江自杀。当然我们今天不应把屈原当作一个"神"来看待。不因其人格悲剧性而否认其人格光芒与人性的力量。

关于屈原自杀的原因,传统看法主要认为屈原以身殉国和以身殉道两种。从屈原人生背景和他人生追求来看,屈原人生选择和生命意识中潜存着一个自杀情结。构成这一自杀情结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两美必合的人生定位。(二)时光飞逝的人生恐惧。(三)超越现世的人生归属。

大中国历史上面,国困当头,争先赴死。是一个真正爱国者的慷慨核心。比如岳飞,比如张自忠,比如秋瑾,比如谭伺同。等等。象屈原如此跳江自杀行为,中外大历史上面的爱国主义还真的没有第二人。屈原之死是他人格悲剧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