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你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吗?

当风起云涌的战争之后,大唐王朝急需将重心放在治理国家和改善民生上。唐太宗总结前朝的教训,不敢轻易对外言战,只为给百姓更安稳的生活。柏杨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唐太宗李世民“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第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他没有让世人失望。成就了丰功伟业,造就了大唐盛世,给世界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背影。”

李世民富国、利民之路

治理天下、富国强军必须以民为本,唐太宗能开创大唐盛世,在于他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贞观初年,李世民力排众议,采纳魏征以“王道”治国的政策,这足以看出李世民以民为本的态度。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曾今在朝上说过:“凡是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唐初,因隋末战争的影响,经济、民生、生产等各方面社会问题都严重受损,可谓是百废待兴。针对此种社会问题,高祖李渊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因为在位时间较短,当时唐朝初定,周边割据势力都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所以在社会问题上效果并不明显。

而贞观初年,唐朝的社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于是,李世民首要要做的就是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天下以百姓为本,百姓以衣食为本,对于百姓来说,土地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太宗下令继续推行“均田令”,“均田令”虽然起源于高祖李渊,但是由太宗李世民彻底推向全国。与此同时,太宗下令各地官员在所在地劝课农桑,并派遣官员到各地视察。这样一来可以督促各地官员对朝廷政策的实施力度,也可以随时理解各地民生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对的政策调整。

开放“计划生育”,实施“裁员”

百姓有了土地固然是好,但另外一个问题出现在李世民的面前,那就是生产的主体过少,过年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在以农耕为主体的封建社会,充足的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强大的体现。可是唐初的人口不足隋朝时的四分之一,根本满足不了生产。为了改变人口不足的问题,李世民可谓是绞尽脑汁,于是开放“计划生育”,首先,他下令“裁员”,将宫内三千多人放归民间。鼓励百姓多生多育,奖励婚嫁的政策在贞观年间得以实施。不仅如此,太宗还将人口增长率放在了官员政绩考核中,经过二十年全国上下共同的努力,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朝人口增加了一倍,从原有的二百多万户增加至四百万户。

“计划生育”成功的实施,离不开太宗的另一个决策,那就是减少百姓的负担,太宗下令裁并州县,为了防止各地豪强形成割据的形式。豪强林立与土地割据的现象源自于隋文帝时期,隋文帝为了改变各地“十养九牧”的现象,下令将东汉末年延续下来的州郡县三级地方制度改成州县两级地方制度。这一制度的改革在当时很有成效,但是随着隋末战乱的爆发,各地豪强纷纷割地自立,郡县制也就形同虚设了。唐高祖为了避免豪强各地自立,恢复了郡县制,这一举措不是唐高祖昏聩,而是为了安抚当时的各地势力,但是高祖设置的郡县数量远远的超过了隋朝。李世民深知郡县制的弊端,于是下令将州县全部裁并,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各地官员的办事效率,还能很大程度的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兴修水利、设立义仓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有很多利民的举措,如兴修水利和设立义仓。农业的发展与水利的建设密不可分,李世民十分重视全国的水利建设,他曾多次亲自视察黄河的治理状况。设立义仓是每个朝代必做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储存粮食来防止灾年的饥荒。为此,朝廷还颁布了具体的方案,规定商人按照资产缴纳相应的粮食,每亩良田征收两升粮食,经济条件差和特殊的民户可以不交良。

稳定交易市场的物价也是恢复经济必不可少的措施,为此朝廷设立了常平监官,以官府的名义对市场物价进行调控。常平监官主要的工作是在物价过低时将商品收购,但收购的商品主要以粮食为主,在物价过高时在将商品卖出,从而来控制市场物价,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当然,为了让老百姓能安心生产,李世民还下令推行“轻徭薄役”,这一政策让百姓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升,生产力也得以恢复。史书对贞观盛世也有记载: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励精图治、终成“贞观之治”

隋朝之所以灭亡,很大程度上与隋炀帝发动了太多的战争密不可分,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唐太宗吸取教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战争,战争对于国家来说消耗巨大,劳民伤财。当时益州都督窦轨上书李世民,称益州有獠民暴乱,希望朝廷能发兵剿灭。而李世民却拒绝了窦轨的建议,他认为獠民并非是暴乱,而是一些依山而居民族的风俗习惯,命窦轨要以恩德来感化民心,不能对百姓大动干戈,李世民的这一举措震动朝野上下,也深得民心。

唐太宗以民为主,处处为民着想,为百姓造福,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千古佳话,大唐盛世“盛”的不仅是经济,还有天下必不可少的“民心”,不仅让太宗,更让大唐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