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你了解过是谁开创了唐朝的开元盛世吗?
唐玄宗继位后便重用姚崇等贤臣,并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但使唐帝国的颓势得到了扭转,还在贞观之治、武周之治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片新的盛世,即开元盛世。但是,唐玄宗的一些改革举措也对帝国产生了反噬的效果。
由于中央朝廷将权力过度下放,导致地方节度使的势力快速膨胀,从而形成了"外强内弱"的局面。虽然设立节度使可以有效提高帝国边境的防备力量,但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整顿吏治、减裁冗官
姚崇本为武周一朝的宰相,由于其一直不肯向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低头,故而遭到二人的中伤,被武则天驱逐出京师。随着张氏兄弟的种种行径愈发恶劣,李氏亲贵和朝中大臣逐渐联合起来意图掀起一场军事政变。在政变前夕,姚崇刚好返回京师,也站在群臣一方共同参与了神龙政变。
唐中宗复辟后,虽然封姚崇为梁县侯,但并未重用他。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将其重新召回京师委以重任。(唐睿宗一朝时姚崇因得罪太平公主再次被驱逐出京)唐玄宗深知姚崇之才,令其提出新朝的改革方案。对此,《姚崇:三起三落的宰相》中曾经提到:
一、治国理政应以仁爱宽恕为本,不以严刑峻法威慑臣下;
二、在三数十年内,不再追求边功;
三、法律面前不论亲疏,冒犯宪纲者应予法治;
四、禁止宦官干预朝政;
五、除租庸赋税以外,杜绝一切苛捐杂税;
六、皇亲国戚不担任御史台和三省中枢等中央要职,罢免斜封、待阙、员外等官;
七、君主对大臣应待之以礼;
八、鼓励直言进谏者,臣子可以犯颜直谏,不以此随意处罚;
九、杜绝营造佛寺道观;
十、接受外戚干政的教训,禁止外戚执政。
难得的是,唐玄宗完全接受了姚崇提出的这十项方案。在随后的时日里,唐玄宗也一直以这十项方案为新朝改革的总纲领,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一时期唐朝政治的特点在于统治者频繁更换宰相,会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来选拔各类人才担当宰相一职。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令帝国的行政系统一直充满活力,也便于统治者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同时,频繁换相也可避免朝臣身居高位过久,从而形成一股新的势力与皇权相抗。
武周一朝时曾为了选拔人才放开了科举选拔的人数,这样虽然有利于增加人才储备,但选拔出来的官员的平均素质却较低,而且产生了许多冗官。基于此现状,唐玄宗纳张九龄之谏言,裁减每年科举选拔的人才数量,以此提高新官员的质量。同时还将诸多京官外派到地方,经过充分历练后再回到京师任职,从而提升了京官整体的素质。
自公元715年开始,唐玄宗对官员的升迁和任命开始严加把控,不允许出现破格提升的情况。凡是进入升迁候补名单的官员,都要经过吏部的严格考察,随后才可任命新职。并且开始清除行政系统中的冗官,以此简化行政机关。此举不但使行政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还为国家财政节约了大量的官员俸禄支出。
改革兵制、强化地方军事力量
在武则天一朝时,府兵制就已经开始逐渐瓦解,这对唐帝国军事力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府兵制之所以被破坏,主要是源自于均田制遭到了破坏。唐朝初年时,统治者曾经对前代均田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早在北魏时期,均田制就已经开始推行。
北魏朝廷曾经规定,只要农民开垦了荒地,那么农民即可直接获得这片土地的使用权(露田)。但当农民因各种原因离世后,官府则会将露田收回国有。然而唐代的均田制却允许百姓自由买卖露田,这便加速了土地兼并,使得这种现象在唐初期就已经较为严重。
随着均田制被破坏,百姓也逐渐失去了赖以生计的根本,只好依附于世家大族、豪强和寺院。这样便使兵源的数量也开始减少,府兵制也因此走向衰败。《新唐书·百官志》中曾经记载:
"天下之人,流散非一,或违背军镇,或因缘逐粮,苟免岁时,偷避徭役。"
然而均田制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修复,遏制土地兼并现象也需要漫长的治理过程,但提升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却迫在眉睫。公元723年,张说向唐玄宗提出将原先的征兵制变更为募兵制,并由朝廷负责提供士兵的装备、衣食、酬劳,由募兵制而来的士兵也可免除徭役。募兵制一经推行就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光是关内一带就招募了十二万新军,军队数量不足的情况一去不复返。
为强化地方军事实力,以对抗边关少数民族的侵袭,唐玄宗设立了十大节度使镇守边疆。节度使一职虽然为唐玄宗首创,但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节度使一职的官员,即都督。起初都督一职并没有太大权力,是在经过逐渐的发展后才成为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随着时间的推移,都督也获得了掌管地方民政的权力。自此,都督成为地方集军权政权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
而节度使从一开始就是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在面对少数民族侵袭时可以尽快做出反应。但由于节度使手中的权力过重,很容易造成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情况,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爆发就是因为朝廷下放给节度使的权力过大所导致的。
打压佛教、遏制土地兼并
唐朝初期的风气较为开放,对于各种各样的文化也都能包容,故儒释道皆在唐帝国内有着一席之地。统治者也不对某一宗教进行过多的限制,没有罢黜其他两家而独尊一家。但唐朝初年的统治者更加喜爱道教,故而佛教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武则天摄政之时,曾经为彰显个人功绩大兴佛像。公元672年,武则天出资在如今洛阳龙门山奉先寺建造了卢舍那大佛。这尊佛像高十七米有余,光是头部就高达四米,十分雄伟壮观。据说该尊佛像便是按照武则天的样貌修建的,其意也一目了然。
在武则天正式称帝后,新佛像的数量更是有增无减,唐帝国内部出现了信奉佛教的大浪潮。出现这种局面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掌权时期勃兴的原因》中指出:
"当时不但普通人试图通过信仰佛教来获得庇佑,而且士人阶层也出于现实功利主义需求或者是精神超越性需求而信仰佛教。而在科学技术缺失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人们形成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因为对于未来的不可预知,于是转而通过信奉佛法来试图掌控个人命运,积攒福德,以求趋利避害、遇难呈祥,这些都是一般的消灾析福心理。"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诸多百姓选择出家为僧,一个庞大的宗教集团也逐渐形成。随着该集团的规模逐渐扩大,为了养活更多的僧人,故而也加入了土地兼并的运动。如此,便再次加速了唐帝国境内土地兼并的趋势。许多百姓为逃避严苛的税收,只好选择依附于寺庙,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劳动力日益减少,而僧侣的数量却在日益增多。
至唐玄宗一朝时,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徭役的数量不足,税收也因此下降。如果再不加以治理,恐怕国家将面临着亡国的危机。
公元714年,唐玄宗正式对佛教势力集团下手,强迫帝国境内各寺院的僧人还俗。在朝廷强大的压力之下,寺院不得不遣返大多数僧人,约有一万两千名僧人在这一时期被勒令还俗。同时,唐玄宗禁止帝国境内再兴建新的寺庙与佛像,就连经书也被禁止抄写和传递。
武则天一朝时还曾经出现僧人入世担任高级官员的现象。唐玄宗为彻底将僧人从行政系统中清除出去,于是严禁官员与僧侣之间有着任何往来。唐玄宗此举算得上是一次小规模"灭佛"运动,但相较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进行的灭佛运动来看已经十分仁慈,对社会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这次"灭佛"运动中并没有出现流血事件,不但稳固了社会秩序,还加速了开元盛世的到来。
在"灭佛"运动进行的同时,唐玄宗还对土地兼并现象进行了整顿。在公元712年至公元725年期间,朝廷对全国的土地进行了重新丈量和登记。在清查佛教寺院隐匿的土地的同时,还对社会上的世家大族和豪强所隐匿的土地进行了调查。唐玄宗曾下令,一旦查出隐匿的土地,当即没收并收归国有。对于依附于寺院和大族豪强们的百姓则采取恢复户籍的方式重新登记造册,以方便未来征发徭役和收取赋税。如此,唐帝国的经济问题和宗教问题得到了解决,朝廷每年的税收也因此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虽然唐帝国在经历过贞观之治和武周之治后逐渐走向繁荣,但政治、社会等方面也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均田制、府兵制的瓦解;官员素质较低,行政效率低下;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过度崇尚佛教导致帝国内部的财富被大量消耗等等。这些足以将唐帝国拉入深渊。唐代以前,诸多封建王朝就是因为无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才遭遇了亡国危机,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唐玄宗知人善任、重用贤臣,并且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帝国内部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及时加以修补和解决。总的来说,玄宗一朝的良政还是多于弊政的。虽然节度使的出现引发了玄宗朝后期的安史之乱,但在节度使设立初期,确实强化了国家边关重地的安全。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玄宗一朝终于迎来了唐帝国建立以来的第一个盛世,即开元盛世。
相关文章
你知道是谁开创了唐朝的开元盛世吗?他做了哪些事才让唐朝进入盛世的
唐朝的皇帝里开创开元盛世的是谁?他是怎么一步步把唐朝带入繁华的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