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匈奴在早期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是第一个真正被历史记载下来的草原霸主,并同中原的汉帝国发生了长时间的各种冲突。但关于匈奴的真实风貌问题,其实留下的叙述并不详尽。那么,匈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民族?
匈奴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或者说匈奴根本上就不是单一化的群体。如果一定要以近现代的民族概念去理解古代的匈奴,得出的任何结论就是刻舟求剑。
可以说,大部分人头脑中的匈奴概念几乎就等于近现代的蒙古人。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个人的名字、贵族的封号有所不同。连基本的生活方式都会一模一样。至于民族问题,则可以直接解释为蒙古人的祖先。
然而,历史上的匈奴根本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匈奴作为草原霸权崛起后,他们也就根本不可能再是单一的群体了。事实上,他们内部的来源成分至少可能有5-6种:
包括了最初在阴山地区的活动的早期匈奴+后来逐步吞并的林胡、义渠等半农半牧部落集团+吐火罗系大月氏人留下的遗民+部分东胡人+部分西域归降的伊朗系人口+大量从中原出逃的先秦移民......
20世纪的苏联考古学家,曾经对匈奴留在中亚边缘与东北亚地区的墓葬,进行了大量发掘。这块丝织物就是表现匈奴复杂来源的最好印证。里面的大部分人看似衣着类似、发型类同,其实仔细看的话就知道有着细微差别。这种差别在古代就是不同部落或集团的象征。
简单来说,匈奴最初是出现在鄂尔多斯草原和阴山山脉的几个小部落联合体。他们在游牧文化上,大量接受了传承自黑海-高加索地区的斯基泰文化影响。他们本身所处的地方,正是古代游牧世界进行东西方移动的必经之地,非常便于博采众长。当地同样也是上古时期,蒙古-西伯利亚居民南北迁徙的要冲。仅从这点来看,匈奴人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就非常好理解。
匈奴人崛起的背景,恰恰又是四周无强敌的动荡时代。他们利用南方秦帝国的崩溃,收纳了大量原本依附于秦国、赵国或燕国的边境人口。既有编户齐民制度下的农民、匠人,也有原本为诸侯控制的附属部落。这个过程从战国末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刘邦建立汉朝后也没有结束。这其中就有战国后期比较有名的义渠人和林胡部落。他们彼此之间的习俗和生活习惯,就是有差异的。
同时,他们击败了河西与草原西部的大月氏人,为自己增添了不少地盘和新的人口。大月氏人本身就是源自古代印欧系的吐火罗人口。他们的残部向西迁徙,整个过程中又挤压了乌孙这样的东方斯基泰系部落集团。结果自然是斯基泰伊朗系和匈奴人联合,再次夹击吐火罗系的月氏,让他们损失惨重。
另一方面,匈奴的壮大让他们开始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了整个河套、代地、东北亚西部和西伯利亚南部。这些地方的人种都有一定差异,文化与语言也五花八门。匈奴人将很多原有的部落系统保留,追认地方的贵族统治者。这就让后来庞大的“匈奴帝国”初具雏形。在向西追击大月氏的过程中,他们还接触了河西走廊南端的羌人和西域城邦的农业印欧土著。这进一步让他们的内部变得多元而复杂。
当然,匈奴霸权的政治体制是相对宽松的。这就吸引了很多在楚汉战争前后奔逃的先秦贵族后裔与流散人口加入。就是到了汉朝一统天下之后,类似大大规模集体外逃的事件还发生了至少两次。中小规模的事件则多到难以统计。他们在加入匈奴之后,也会成为单独的附属部落。匈奴人会划给他们土地和畜群,让他们替自己守边。
甚至于在汉武帝后来逐步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与河西走廊等地后,匈奴的内部复杂结构,依然没有改变。
从政治制度方面去看,匈奴的结构非常类似中原古代的诸侯分封制度。匈奴的大单于就相当于周朝的天子,各部落首领也按照实力大小和远近亲疏,成为不同级别的诸侯王。有些就是匈奴贵族的后裔子弟,有的则是认可大单于宗主地位的先地区统治者。
若非长期战乱与天灾不断,匈奴人的集团可能继续以这种方式存在很久。只是因为紧挨着逐步加强集权的汉帝国,双方都会为了有限的人口、地盘和地区主导权而必然爆发冲突。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汉匈战争就是一场秦始皇同周天子的鏖战。秦始皇可以用自己手里集中的资源,一次次削弱和打击周天子的势力。周天子却总是有机会做到僵而不死,一直坚持到自己的核心权力发生重大危机为止。
至于匈奴本身到底是什么民族,显然并不是当时人所关心的事情。正如昔日的周天子,一样会对殷商的遗民、东夷部落和楚国这样的南蛮进行册封。只要认可了大单于天子的权威,就可以加入体系大家庭。这点却是秦汉帝国式政治建立后,在中原已经不合时宜的做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