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玄奘西天取经,一路上逢庙必拜,于是一到印度便去拜见了释迦摩尼佛出生之地,圆寂之地,舍利子存放之塔,才继续前往那烂陀。

玄奘从长安出发之时28岁,到达那烂陀时32岁,整整五年,两万多千里,他终于到达了印度还唯一闪耀如常的佛教圣地——那烂陀,见到了年逾百岁的戒贤大师,一位能通释所有佛经的智者,而当时全国能识得50部佛经的人,加上玄奘才只有十个。

天赋异禀、聪慧精密异于常人的玄奘得到了全国的肯定,他成功拜了戒贤大师为师,开始如饥似渴的汲取佛教的精神。在专心地投入学习之前,玄奘去了佛教圣地鹫峰,也就是《西游记》中佛祖居住之地的灵山,其实就是一个在广阔平原上略显突兀的矮小土包。

这里的平台上曾经有一座精舍,佛陀当初在这里为信徒释疑解惑。史料记载,佛陀涅槃后,信徒们在鹫峰举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结集,佛教最早的典籍就出自这里。

玄奘在那烂陀学习五年,多次在全世界的辩经大会中夺得头筹,对于他提出的论点,从无人能够找到破绽。玄奘在印度佛教名声大噪,无数信徒不远千里来听他讲经,他甚至被国王允许乘坐大象出行,在整个国家只有十个人可以享受这种殊荣。

玄奘学成之后,归心似箭。离开大唐十几年,他急切地想回到自己的国家普及佛法。来的时候,孤孤单单几个人;回去的时候,浩浩荡荡一大队人马,因为玄奘需要将他搜集的佛经和佛像以及舍利运回大唐。

离别之日,千万教众依依送行,戒贤大师更是老泪纵横,舍不得这位得意门生就此离去。在归程中,玄奘遇到无数次的盛情邀请,但他西行的目的本就为了有朝一日回到祖国传播佛学,不敢不尽快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