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佛家把死看做轮回、涅槃重生、圆寂,唐僧是佛教的大师,所以他的死可称之为圆寂了。

唐僧俗家名陈炜,是唐朝著名的得道高僧,同时他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唐僧很早时候就出家为僧,一生都在为弘扬佛教呕心沥血,终于积劳成疾在其62岁时候病逝。

一部经典的神话剧《西游记》让金蝉子转世的好人唐僧妇孺皆知。故事剧里面的唐僧是个只懂得吃斋念佛取经的大师,他为了求取真经,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又昏庸顽固,不分是非。是个让人既爱又恨的人物。但他 又是一个意志坚强,慈悲善良虔诚执著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历经千难险阻,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被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完成理想,修成正果。但从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性情和善的大好人,他的好甚至有点让人认为有点“傻”的程度,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偏听偏信。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傻”,一路上把几个徒弟折腾的够呛,屡次三番遇到生死之劫,正是这些磨难,写出了一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结局完美的《西游记》。

真实的历史资料记载,唐僧取经过程中虽然没有像《西游记》演的那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他徒步五万多里路求学的事却是真的,一路上风餐露宿也是真是存在的。正因如此,唐僧为理想、为事业坚持不懈、执着精神启发鼓励很多人进步,关于他的故事流传至今。

通过唐僧西去取经的事,可以看出唐朝真是个开放性、包容性强的朝代,其无论是文化、经济、贸易、国土面积都达到历史的巅峰。

唐僧就是历史上最早自费出国留学深造的人,其历经千辛万苦徒步来到专业研究佛教的大学——天竺国那烂陀寺求学,在校潜心深造五年,为弘扬我国佛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唐僧就是参悟性很高的人。

正是唐僧走出国门行程几万里,路上领略了各国的异域风情,又见识过来形形色色的人,同时也得到名师指点,是名副其实学贯中西的文化学者。回国后的唐僧得到唐太宗的重视,甚至提出让其还俗入朝为官,为国家的外交事业效力,帮助国家处理番邦事件,却被专心研究佛教事业的唐僧给回绝了。

唐僧的回绝让正欲收复西域扩大疆土的唐太宗非常不满,对唐僧的态度也逐渐冷淡,虽然表面尊重唐僧的决定,私下却选择了不信任。

从这点不得不说唐僧对处理人情世故处理上确实不够圆滑,不过这也符合唐僧的性格,不贪名利,只想做个学者,把毕生所学献给佛教事业,但唐僧似乎忘了佛教事业的发展需要皇家的支持与推广,他吃的住的都是皇家寺院为他提供的。虽然不入朝为官,但也要尊重配合皇室的安排。

后来唐僧在条件的限制下,发现仅凭一人之力能力有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配合皇室安排的佛教事务,作为番邦的文化交流使者。再利用空余时间把自己西去路上的所见所闻写成一本书籍《大唐西域记》。

可能是十几年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的生活,上了年纪后的唐僧身体也越来越差,经常体力不支,就在后来迁居玉华寺翻译多达六百卷之多的《大般若经》时候,时常感觉有气无力。况且玄奘法师常年不休的翻译撰写很多书籍,过度劳累,造成身体亚健康。

据说就在公元664年正月初一,玄奘法师翻译完经书回去休息时候,由于天冷夜黑,不慎跌倒后,便病倒了,而且病情每况愈下,终于在二月五日的夜间玄奘圆寂了。

突然想到《西游记》中唐太宗为唐僧践行是说的一句话:“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而历史上的唐僧也实实在在做到了,留学在外将近二十年,一直不忘初心,不忘使命,不被利益所驱使,真正做到佛在心头,国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