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历史上的战争以强负弱的大型战例,淝水之战若称第二,没有谁敢称第一。
看完淝水之战后,颇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描述东晋如何运用计谋击败苻坚的九十万大军,而是重点记录苻坚是如何败的,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场战争的始末,共同探秘苻坚是怎样走向失败的。
公元382年,前秦王苻坚召集群臣商议,要起兵讨伐刚刚建立不久的东晋王朝,他的话音刚落,反战派纷纷谏言不易伐晋,并从天时地利人和详细阐述,苻坚一时颇有无奈的感觉,然而也有少量的主战派,首先就是秘书监朱肜赞成,秘书监这个职位就是掌管图书文字的官员,说白了就是靠嘴皮子吃饭的这么一个文官,假若朱肜不奉承不赞成,苻坚也许会有迟疑,为什么呢?
早在公元357年,苻坚征服北方少数民族鲜卑,羌,羯等后,就有乘胜追击刚刚建立的东晋王朝,但被他的得力谋臣王猛给劝住了,王猛的原因很直接,北方刚统一,各族都尚未完全安定,若出兵,朝内空虚,恐有部落造反,符坚暂时接受建议,安心治理朝政,王猛一直在死之前都再三告诫苻坚万不可伐晋,他知道苻坚伐晋称霸中原的信念一直未灭。
现在苻坚执意伐晋,也是有他的理由:……今略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这就是他自信的资本,他现在的部队近百万之众,而东晋王朝此时的兵力不超过十万,十比一!我怎会失败呢?其中有位护卫太子安全的官叫石越,他说:东晋现在据长江天险,民心团结,我们远道讨伐,师出无名。听了这话后,苻坚豪气万丈地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如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一段冲霄万丈的话说得群臣默默无言。
而此时,有一人内心无比激动,他就是期待苻坚这样做,这人是谁?这人就是京兆尹慕容垂,这人本是羯卑的首领,臣服于符坚之后一直在寻求复辟,现在机会来了,他怎能错过呢,消磨苻坚的兵力,伺机起事,还有一个主张出兵的就是羌族首领姚苌,两年后就是他杀死了苻坚,灭了苻坚的王朝。于是他也竭力主张出兵,并对苻坚大加赞扬,顺合苻坚的意思,苻坚还重赏了这个日后的掘墓人。
兵未出,苻坚就已经被十字架瞄得准准的,为他的失败埋下伏笔,天时,地利,人和苻坚一样没占,他理论上的数字蒙敝了隐患。被征服的北方少数民族此时心怀各异暗潮涌动。
苻坚的弟弟苻融在最后向他呈述不能出兵的理由后泪流满面,苻坚听不进,悲剧在悄无声息中拉开序幕。
当太子,夫人,名僧都劝告无果后,苻坚于公元383年,举全国之力大举进军东晋王朝,百姓每十名成年男子就要抽一丁参军,全国上下人心惶惶。穷兵黩武的开始,必有兵败如山倒的结局,就这样在悲壮和心怀各异的氛围中出发了。
司马光在记载这段历史的时候,这样描述苻坚:坚锐意取江东,夜不能旦。意思是说苻坚一想到马上就要打江东,高兴得睡不着觉,这是不是有点回光返照的症状?
苻坚从长安出发,率兵八十万,前后绵延千里,走了一个月,才到达项城,而凉州的军队才到达咸阳,蜀汉的军队正沿长江顺流而下,东西万里之距,这让人感觉苻坚好象去东吴娶亲似的。
消息传到东晋,举国震惊,东晋命谢石,谢琰,谢玄,还有西中郎将桓伊率全部兵力八万迎战,此时的前秦正是风头正旺,东晋谢石很有忧虑,便去请谢安退兵之策,谢琰是谢安的儿子,谢安是东晋名相,遇大事而不慌,为稳定军心,说有退敌之策,还在安心下棋,然而一直到战争结束,他也没出个什么高明计策。
苻坚合围东晋的过程中,一部顺畅,取得淮南之战的胜利,并收服东晋太守朱序,就是这个朱序使东晋战局得以逆转,事情是这样的:苻坚与苻融在寿阳会合后,派降将朱序去劝降谢石,朱序去后告诉谢石,说如果前秦百万大军全部到来,东晋是死路一条,现在必须打败前秦的前锋,挫败士气,有可能取胜。
后来谢琰采用计谋,一举斩条前秦先锋梁成和戈阳太守王詠,使之损失一万五千余人,极大震慑苻坚。
最后的决战开始了,在淝水(安徽寿阳)双方摆开阵势,谢玄见后用激将法对苻坚说,你们的部队这样布阵,是持久战的状态,不如你们向后退一点,我们过河后一决胜负,苻坚暗喜,准备等晋军渡河一半的时候发起歼灭战,于是同意后退。可是部队人数太多,一退就停不下来,阵脚大乱,自相残杀不计其数,东晋部队凭借熟悉地形,发动冲锋一博,乘势歼灭前秦部队,苻融在战争中被杀,苻坚中箭逃跑,后续增延部队听说前方已败,竟撤退散去。
淝水之战以东晋绝对胜利为结局,这看起来象假的一样,很多历史学都在分析这个原因。
其实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苻坚战术错误,轻敌,再则其部队心怀各异,无凝聚感,战斗力不强,苻坚又是孤军深入,"败"在一念之间就可形成。
看完这段历史,终于明白司马光花了大笔墨描述淝水之战的前奏,也就是众人都反时进伐东晋,在这里下了一盘隐喻的大棋:民心不可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