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三月,年仅45岁的慈安皇太后薨逝。由于慈安是猝然去世的,对于慈安的死因,当时就传言纷纷,众说不一,这就留给后人一个宫廷谜案。

咸丰皇帝的“正牌”皇后钮祜禄氏慈安,隶属满洲镶黄旗,父亲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六月初八日被立为皇后。

此时的慈安只是作为咸丰皇帝的“贤内助”帮助咸丰皇帝处理后宫之事的。但咸丰皇帝死后和顾命八大大臣的专横傲慢,却把这位对权力和政治不感兴趣的女人推到了政治和权力的最高顶峰。

慈安由于没有生皇子,其夫君咸丰的皇帝位子只能由妃嫔所生的皇子来坐,唯一生有皇子的懿贵妃则由于“母以子贵”的原因直接晋升为皇太后。于是,慈禧被称为圣母皇太后,慈安则称为母后皇太后。《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是这样记载慈安的: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侍文宗潜邸。咸丰二年,封贞嫔,进贞贵妃,立为皇后。十年,从幸热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是时,孝贞、孝钦两宫并尊,诏旨称“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以别之。十一月乙酉朔,上奉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同治八年,内监安德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闻,太后立命诛之。十二年,归政于穆宗。十三年,穆宗崩,德宗即位,复听政。光绪七年三月壬申,崩,年四十五,葬定陵东普祥裕,曰定东陵。初尊为皇太后,上徽号。国有庆,累加上,曰慈安端康裕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及崩,上谥。宣统加谥,曰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慈安死亡原因主要有病死说、毒死说和自杀说三种。

一、病死说。 这是清廷的官方说法。作为官方的《清德宗实录》是这样记载慈安薨逝前后活动的:

光绪七年辛巳三月癸亥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至壬申皆如之。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辛卯皆如之。……壬申,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疾大渐。上诣钟粹宫,侍奉汤药。戌刻,慈驭升遐。……钦奉大行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遗诏曰:予以薄德,祗承文宗显皇帝册命,备位宫闱。迨穆宗毅皇帝寅绍丕基,孝恩肫笃,承欢奉养,必敬必诚。今皇帝入缵大统,视膳问安,秉性诚孝,且自御极以来,典学维勤,克懋敬德,予心弥深欣慰,虽当时事多艰,昕宵勤政,然幸体气素称强健,或冀克享遐龄,得资颐养。本月初九日,偶感微病,皇帝侍药问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予年四十有五,母仪尊养,垂二十年,屡逢庆典,叠晋微称,夫复何憾?第念皇帝遭兹大故,自极哀伤,为人主一身,关系天下,务当免节哀思,一以国事为重,以仰慰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教育之心。中外文武,恪恭厥职,共襄郅治。予灵爽实与嘉之。其丧服酌遵旧典,皇帝持服二十七日而除。大祀固不可疏,群祀亦不可辍。再予向以俭约朴素,为宫壸先,一切事关典礼,固不容矫从抑损,至于饰终仪物,有可稍从俭约者务恤物力,即所以副予之素愿也。故兹诰谕,其各遵行。

《清德宗实录》记载,慈安初九只是“偶染微病”,十一日就死了。慈安身体素强,她也未想到这点小病就致她于死。

而《清史稿》只记慈安之死,而不说其死因,“光绪七年三月壬申,崩,年四十五,葬定东陵普祥裕,曰定东陵。”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清史稿》的作者对于慈安的死似乎也持有怀疑的态度,由于难以说清慈安死的原因,因而采用了含糊其辞的笔法,以免妄断之嫌。《清鉴》这样记载慈安的死:“未几,东后遂暴卒。或传即西后所鸠,宫省事秘,莫能详也。”作者印鸾章对慈安之死已表示了怀疑。

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中记载有慈安的遗诰,说她在“(公元1881年农历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但是这种“因病致死”是那样的快速而又突然,连当时的当事者也大为怀疑。《述菴秘录》中也记载:“三月十日晨,(慈安)召见军机,(王、大臣在枢府者恭亲王、大学士左宗棠、尚书王文韶、协办大学士李鸿藻等)御容和怡无疾色,但两颊微赤。军机退,午后四钟,内廷忽传孝贞崩。”这种记载虽未表示怀疑,但反应出事出突然,出于意料。

据《清稗类钞》载,在慈安初感身体不适时,御医薛福辰为她诊脉,认为“微疾不须服药”,没想到当晚就听说“东后上宾,已传吉祥板(棺木)”,大为诧异,还以外间讹传。后来噩耗证实,他大戚曰:“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是不信慈安是因病致死。另一位当事人左宗棠,当时任军机大臣,突然听说慈安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二是慈禧害死说。此说又分毒饼说、毒汤说和错药说3个版本。其来源主要是野史和私人笔记。

三、自杀说。 《清稗类钞》将慈安说成是一个刚愎自用、笨嘴无能之人,因与慈禧斗智斗勇无门自己死的,但归根到底还是祸根在慈禧身上,或曰:孝钦实证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孝贞不能容,又以木讷不能与之辩。大恚,吞鼻烟壶自尽。

慈禧为什么要害死慈安,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报复被捉奸之恨

《满清十三朝宫闱秘史》记载:“时有伶人金某者,得西太后宠,出入宫闱。西太后疾久未愈,东太后往候,至见西太后与伶人卧榻上。东太后痛数责之,西太后跪谢。逐金伶出宫,寻赐死。东太后故喜小食。薨日,西太后以糕饼进御,逾数时即薨。及西太后亡,金伶家人始备述如此。”

二、报昔日受辱之恨

《清稗类钞》载:“丙辰春,文宗宿孝钦所,数日不视朝。孝贞谂其故,乃顶祖训至宫,正跪,命人请皇帝起,听训。文宗亟止之,曰:‘予即听朝,勿诵训。’逮出朝,少时即退,问后何在。或对御坤宁宫。坤宁宫者,皇后行大赏罚之所也。文宗至,则孝贞坐于中,孝钦跪于下。孝贞历数其过,将杖辱之。文宗大呼曰:‘请皇后免责,渠已有娠矣。’”慈禧才幸免受杖。

三、报诛杀安德海之仇

慈安等人为维护祖宗家法,诛杀了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慈禧,既使慈禧失去了心腹之人,又使慈禧丧失了脸面上的尊严。并且通过这件事,使慈禧认为慈安是自己政敌恭亲王奕訢的支持者,慈安与皇帝、恭亲王的联合,是自己政治生活中最具有威胁力而又牢不可破的三角联盟。慈安是这个三角联盟的核心和纽带,除掉慈安,这个联盟就土崩瓦解了。

四、同治帝择皇后留下的隐患

同治十一年,同治帝大婚,慈安与慈禧在选择谁当皇后一事上,发生了冲突,其结局是以慈禧的失败而告终。这件事情给慈禧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隐痛,使她一直耿耿于怀。慈禧深深地意识到慈安这个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正牌”皇后,始终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和隐患。慈安一日存在,她就一日不得安宁。必欲除之才后快。

五、雪东陵祭祀之辱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春,光绪帝奉两宫太后展谒东陵。当慈安和慈禧在定陵隆恩殿内举行大飨礼时,慈安示意慈禧站在西边稍后一步行礼。意思是你没有资格与我平等行礼。慈禧心中非常不快,执意要跟慈安并列拜祭。而慈安则以正牌皇后的名分,用教训的口吻对慈禧说:“你怎么越来越没规矩,违背祖制,成何体统?退到后面去。”在众大臣和侍卫的面前,慈禧大丢了面子和尊严。对此,慈禧怀恨在心。

六、对于密诏的恐惧

传说慈安藏有咸丰皇帝赐的护身密诏,虽然慈安当着慈禧的面将其烧了,又谁知慈安是否藏有其他随时可致自己于死的法宝?因此慈禧总是惶惶不可终日,整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如果将慈安除掉,就可以过踏实日子了。

正如慈安在遗诰中所说的,她体质素来很好,三月初九日只是偶得微寒,这是小病,慈安根本就没当回事。没想到从得病到死亡,仅仅三天,太突然了。不仅慈安没想到,就连大臣们都感到吃惊。究竟是什么病竟使得这位“体气素称强健”的45岁的女人三天就一命呜呼了呢?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三月十一日,慈安终于驾鹤西归了,大清帝国的朝政大权因此全部落在了慈禧一人身上,从此以后,嗜权如命的慈禧终于独自爬上了大清国权力的顶峰。自己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好好享受一下大清国的荣华富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