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秦始皇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国将战国七雄中的其它的六国收拾了一遍,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胡族(后来称为匈奴)也强大了起来,不断侵扰北部边境。匈奴人善于骑射,长于来去如风的突然奔袭,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就算是强如大一统的秦国,由于新朝刚立,多数是步兵为主,一时半会也是奈何不了匈奴。

飞扬跋扈的北方匈奴让始皇帝如芒刺在背,寝食难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维护和巩固大秦帝国的边境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措施。

首先是派蒙恬将军带30万人,北上讨伐匈奴,成功将匈奴赶到了漠北地区。

驱逐了匈奴后,秦始便开始着手修筑长城,简单来说是修缮长城。他的计划是以黄河以南为始,利用地形,山脉等天然屏障,将北面、东面、西面的旧长城连接起来。

早在七雄争霸时期,列国为了争霸防御,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楚国,其后齐、韩、魏、赵、燕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防御长城。

列国修筑的长城,在秦国边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特点就是长短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为了将其连接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秦始皇派蒙恬伐匈奴,也就是公元前214年开始,到210年峻工为止,共花费了5年时间筑成。筑成之后,长城绵延万里,所以也有着“万里长城”的美称。

修长城一共花了多少钱?历史上并没有这方面的资料记载,所以我们只能从所用的人力来推测出所花费的费用。

我们先看看修筑长城是哪些人。当年秦始皇派遣30驱赶匈奴到漠北后,这30万大军回来就当了劳力使用,加上秦始皇在民间征集的百姓壮丁大概有10万人,加上30万大军主力,修筑长城所需要的人力就是每年40万。

由于古代的生产力低下,长城全部都是靠人力堆砌起来的,在修筑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劳工每天都是没日没夜的干活,可以说和奴隶没有什么区别,那种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劳工淘汰率必然会很高。所以那些劳工干了一年以后,不是中途累死,就是失去了劳动力。所以,劳工一年一换是必须的。秦国修缮长城共花费了5年时间,以一年投入40万人力来计算,5年共花费了200万人力。

据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认定:秦汉时期1石米等于2市斗,1市斗等于13.5斤,1石等于27市斤。

以一口人一天两顿饭为例,每人每天口粮为1斤,每27个人每天就可以吃掉1石米,40万人每天就能消耗掉14814石米。而秦汉时期一石米大概80文钱左右(当然这是大丰收的价格,灾期另算),一天就要花1185120文,1两银等于1000文,折合就是1185两银每天,5年等于1800天,所花银两合计106多万两白银。

由于工钱什么的秦始皇当然不会给的,加上建筑材料,也无法估算,这单单算口粮不算菜钱,就要了100多万两白银。 财产方面的损耗不算特别触目惊心,人力损失才是无法弥补的,很多人都在修筑长城途中劳累而死 ,很多家庭也因此而家破人亡。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也曾想着趁着一统六国余威,一举收服匈奴。但是由于新朝刚立,国家根基未稳,丞相李斯认为,此时远征匈奴不利于秦国的长期发展。

但是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可谓雄心勃勃,志向宏远,虽然李斯等人极力劝阻,也抵挡不了他收伏匈奴的决心。后来为了维护自己建立的不世帝国,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缮了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

修筑长城真正的用处在于,侵略者可以集中兵力攻破一两个关口,但只要长城还有源源不断的援军,入侵者就很难全身而退,后续粮草补给也是个难题,入侵者有有去无回的危险。

当然了,长城并非是可抵御千军万马的“常胜堡垒”。以明末崇祯帝为例,当时京城已被“自己人”李自成攻破,加上之前崇祯作死杀了明军唯一的将才袁崇焕,让吴三桂这个“二五仔”有机可乘,否则清军能不能入关都是一个未知之数,更不要说取代明朝建立满清了。

秦始皇修筑长城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也有背后负能量满满的一面。秦始皇好大喜功,滥用民力,连年大兴土木,曾经为了一己私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耗损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除此之外,他还强行征兵,他的军队曾经达到了200万人,占了全国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