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汉中之战是继赤壁之后,第二次南北势力的角逐,发生在刘备对汉中地区的扩张阶段,蜀汉自此战之后便完全确立了参与三足鼎立的资格,也正是因为这一战,使得后续的北伐拥有了充足的战略基础。

而这场战争与赤壁的不同之处在于,汉中之战是一场消耗持久战,在刘备发动战役到战役结束,历时两年时间,而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曹操阵营逐步退出了汉中地区,最终的战争结果变成了刘备集团的胜利。

首先,先来分析汉中之战的背景,此时正处于刘备集团的上升阶段,刘备开始图谋汉中地区,目的就在于取得之后北伐曹魏的前哨突破口,而此时期曹操集团的实力有了很大的恢复,加上两个阵营都处于“元老人物未退场,而新鲜血液又很活跃”的阶段。于是汉中之战,最终演变为了仅次于赤壁之战的精彩对战。

那么汉中之战,刘备是怎样战胜曹操从而取得对汉中地区的统治的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首先最关键的先决条件是,虽然此前是曹操的精锐部队拥有的汉中地区的绝对优势,但刘备在定军山之战已经实现了扭转局势,夏侯渊的战死使得刘备取得了汉中地区最开始的战略优势,面对曹操之后的急忙补救准备的很充分。

二,汉水对峙,是一场对两个方面都消耗巨大的持久作战。而对于统治北方的曹操更加不利,而拥有四川地区的刘备却后方比较稳定。虽然汉水对峙,使得刘备处于巨大的消耗状态,蜀地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打击,但曹操的补给线明显拉的太长了,而且每当曹操辎重部队从褒斜道进入,都会面临刘备对粮草的针对性打击,这使得拥有兵力优势的曹操反而比较吃亏,而且张飞在阳平关与曹洪的激战,也使得曹操无法开辟第二条粮道。

三,长时间的战略空缺使得曹操不能再接受在汉水的继续消耗作战。毕竟荆州的关羽对于中原地区虎视眈眈,而孙权也紧盯着江淮,如果将本钱全部投入到对抗刘备,那就太吃亏了,况且如果夺回汉中,封住了蜀川,也无力再对蜀地用兵,如果再攻蜀势必还要考虑更大的时间成本,而汉中之战的消耗本身就已经超过了曹操可以消耗的时间成本。

四,站在曹操的视角,汉中的本身是否可以坚守,与蜀汉能否完成立国息息相关。而对于北方的长安一时间也构不成威胁,退出汉中反而将之后进攻的难题留给了刘备,于是乎与其说继续苦战汉中,不如将汉中的问题留给刘备,毕竟孙权并没有拿下江淮,对于防守孙吴,曹操是有充足的的信心的,这样就算刘备取得了汉中这一基点,也恐怕独木难支。于是曹操并没有进行死战。

五,此时期是刘备与曹操二人力量最为接近的时候,双方阵营里几乎所有重要人员都出现在了汉中战场。面对地理位置产生的问题,刘备完美的利用了优势,已经取得了汉中的全部战略先机,曹操也就自然选择了放弃汉中。

汉中之战是刘备一生的颠覆时刻,也是东汉末年的最终定局之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最终使得天下三分由一种战略假设变成了现实形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