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人物简介

姜子牙是古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古人的"姓,名,字"含义够丰富的。

——我们都习惯了叫他姜子牙,但也有人习惯叫他姜太公或姜尚。他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被历代帝王及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元朝起便开始把他神化,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小说《封神演义》面世,姜子牙由一个凡人摇身一变成了仙家。《封神演义》创作者许仲琳想象力也够丰富的。不过姜子牙确实不同凡响。70几岁出道,出谋划策助周武王灭了商朝,成为周朝开国第一元勋。

出生,家境,成长经历

姜子牙有着显赫的家世,很不幸出身却是低微的,这话一出,一定有人认为很矛盾,别急,慢慢听我说:“姜子牙又名姜尚,是东海边上的人,他的祖父做过大官,有自己的封地,“可香火传承,开枝散叶之后就有了正枝和旁枝”,到了姜子牙父亲这一代就变成了“旁枝了”,家境也渐渐败落,于是便沦为了平民。姜子牙一出身自然就掉入了穷窝窝。"由于家境贫寒,姜子牙从小就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光着腚渡过了不幸的童年时光”。年岁稍长时,他父亲便教他识文断字和经营生计。

于无声处,卑微的穷小子姜子牙在穷困岁月中慢慢悠悠地长大了,已到他该承担生存责任的时候,第一份工作就是宰牛卖肉,他很不情愿地做了一段时间的屠夫,没过多久又转行开了酒铺卖老酒。常言道:“穷则思变”,姜子牙是一个头脑聪明很有想法的人,他不甘心就这样窝囊地活着,想出人头地,也很想摧毁这个给他带来贫困的社会,于是他边生意边刻苦学习,学习内容也很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军事谋略以及治国安邦之道,期望有朝一日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

可是上天不尽人意,学了这么多知识,在当时却没法施展,日子就这样一天天飞逝。好在童年和少年时期觉得日子很慢,岁月好像是静止的,所以那时没有什么忧虑!可到了成年以后,时光就像流星一样,一闪就是几十个春秋,这时的姜子牙早已两鬓霜花,好几十岁的人了依然还是穷困潦倒,他的妻子实在是沒法跟熬下去了,不久便离开了他。失落的感受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不过他很快就恢复到了常态。

此后的日子里姜子牙依旧做着小生意,但还是没有放松学习,他相信总有一天会用得上。

姜子牙终于等来了时机,从此,时来运转一举成名

姜子牙72岁时还在渭水之滨垂钓,别看他一把年纪了,雄心还是未减,他在等一个机会,确切地说,他是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周文王,他长期在姜子牙钓鱼区域附近的森林中狩猎。姜子牙很看好周文王。自商纣王滥杀无辜起,他就算定这个荒淫无道的纣王气数已经快到头了,他每时每刻都在留意着时局的变化;留意着诸侯国的动向;留意着商纣王违背民心的行为。

一次周文王姬昌出外狩猎,习惯地在狩猎之前占上一卦,卦很吉利,卦辞说,这次他要遇上帮助他成就霸业的人。周文王在山中寻觅着,不但人没看到,就连野兔也没看见一只,转来转去不觉转到了湄水北岸,在这里便遇到了正在垂钓的姜子牙,周文王心想,莫非卦上所说,帮助自己成就霸业的就是此人,于是很虔诚地上前去施了一礼,姜子牙不紧不慢很从容地起身回了礼,从言谈之间周文王就听出,此人才华横溢,是个奇人。于是周文王邀姜子牙一起乘车回归,从此姜子牙便成了周文王的智囊,辅佐他对内积善修法,布德行仁,行惠民之事,定爱民之策;经济上大力发展生产;军事上厉兵秣马加强集训;对外广结善缘笼络诸侯。

姜子牙时来运转,自己满腹才学和谋略得到了释放和应用,到了周武王时,国力已可以跟商朝廷抗衡了。纣王此时己昏聩至极,宠爱妖妃,整日沉醉于酒池肉林,致使朝政日衰。不少忠臣无辜被杀,纣王昏庸到已不辨忠奸了,此时姜子牙算定灭纣的时候已经到了,并提议周武王趁机伐纣。

周武王采纳了姜子牙的建议,联合了对商纣王不满的诸侯会盟于牧野向商朝发起总攻。纣王人心向背,军士纷纷倒戈,最后见大势已去,纣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灭周朝建立,姜子牙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灭了这个让他陷入贫困的商王朝。

不是总结的结论

本文没有总结只有观点,因为故事太遥远了,传来传去传神了。《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斩将封神,人们还信以为真了,如果我一总结,就会破坏姜子牙在人们心中的伟岸形象。我想还是不总结的好!下文说说我的观点:

姜子牙命运好不好,怎么看呢?,70几岁才上大运,可以称作人生苦旅了,但姜子牙初心不变,活到老学到老,他丰富的知识储备终究还是派上了用场。使他那一颗流浪的心和他那没处安放的灵魂终于有了归宿。命运安排了他一个趋于完美的结局,这迟来的功成名就也就成了千古佳话。

人人都喜欢谈论命运,却弄不清命运到底是什么?越是弄不清越还迷信命运。命运是什么?命运是你自己的风水,是先天的条件,是后天的学习,是不懈的努力,是学识,是才华,是特有的能力,是各自不同的性格,是坚持和执着,是人品和原则。最后需要的是一个让自己释放才华和能力的机会。难怪很多人都弄不清,我也是苦思冥想后才感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