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输给刘邦?

迷恋蛮干,不信谋略

范增,他劝说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攻巨鹿时,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以他为末将,后归属项羽,为其出谋划策。他[呵呵]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他忿然离去,途中病死。他死后,刘邦以弱胜强,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不善用人,人才缺乏

导致在人才资源的极度劣势。关于项羽不善用人,韩信、陈平如此大才,在项羽麾下既不能施展才华,反而出走归属刘邦。如此此消彼长,楚汉相争,刘邦一方自然就占据了人才方面的绝对上风。几乎是经刘邦、韩信、陈平等历史大牛一致盖章的共识,也就是作为君主最重要的能力缺失。

相反项羽集团因人才缺失,则严重缺乏战略保障能力,如长期对峙的荥阳之战中,正面攻击刘邦,则没有人能替他守住粮道;回师剿灭彭越时,没有人能替他守住荥阳。

手下诸将除了他自己,不但没有人是韩信的对手,甚至亦没有人统军才能是刘邦的对手。所以每当他一想抽身去解决后方sao扰的彭越,正面战被虐的刘邦马上就能打爆他的部将,回血翻身。

面对韩信扫荡北路诸侯,四个多月荡平代赵燕齐四国,项羽欲出击却无人替他守住后方,交给麾下首席大将龙且,岂料此人因之前击破英布,盲目自大,潍水一战葬送二十万大军。

此后腹背受敌,粮草匮乏,刘邦则据荥阳、成皋坚守不战,同时大司马周殷叛投刘邦,导致楚军后方尽失。剩余十万楚军“疲食已尽”,终遭天下诸侯六十万大军围攻于垓下。

而敌军总指挥韩信用兵能力同样已达化境,再不可能靠指挥能力去扭转危局,不论何等神将,在此种情况下亦是彻底无力回天。

如果项羽真知身后事,复盘再来一回,鸿门宴头一个要杀的怕还不是刘邦,多半是持戟郎中韩某人。此时杀之微不足道,可比此时杀刘邦的需承担的政治风险和代价小多了。

这亦符合项羽本身的行事逻辑和作风,杀个执戟郎不过一念之间。相反和刘邦那样,去重用一个点数没加武力、名声又不好的“跨夫”为大将,对项羽来说,怕是“本王真的做不到了”。

攻而不占,战略缺失

项羽战术上基本无敌了,战略上就是渣,放着关中不要,定都彭城四站之地,后来只能四处平叛,还越平越多,忙的焦头烂额。又把刘邦分到汉中,让刘邦入了巴蜀,后又占了三秦奠定王霸之基。彭城之战3万破刘邦56万,然而根本没什么卵用,伤不了人家的根基,战术上再牛逼,战略上不行,注定是输。

那时韩信已打下魏地,英布也已倒向刘邦。范增劝他与齐联合,他不愿意。攻下齐后又不占领,打完就走,跟玩似的。他说对那块土地不感兴趣,只是咽不下这口气。可这样只会战争不断,楚军不断伤亡,耗损实力。就像钟离昧说的,齐人会不断起义,楚军勇猛,齐军也都不怕死。因为他们的家就在那里,那是他们世代的家乡,是他们的本和根,是他们愿意用生命来守护的地方,他们都同仇敌恺想要赶走侵略者,保卫神圣的家园。可项羽却始终不占领,占了多点人口军队也好呀!而且就不会有后来韩信攻下齐地,对项羽几面实施包围的战略了,也许就不会有垓下之围了。看来项羽真不适合当一位战略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