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公元245年,陆逊“愤恚致卒”。“愤恚”是愤怒、怨恨的意思,“愤恚致卒”,说白了就是被活活气死。陆逊足智多谋,出将入相,为巩固和发展东吴势力居功至伟,是孙权最为器重和信任的人,最终为何会被活活气死呢?

一、陆逊居功至伟,深受孙权器重

陆逊一生对东吴贡献良多。对内,他首先提出“腹心未平,难以图远”的战略思想,主张大力清剿境内贼寇和叛乱,主张不拘一格招纳天下人才,忍辱负重,维护内部团结。对外,他曾先后参与和指挥打败关羽袭取荆州之战、打败刘备的夷陵之战、打败曹休的石亭之战等重大战役,为巩固和发展东吴势力立下汗马功劳。

正因为陆逊足智多谋,为东吴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孙权才会十分器重和信任陆逊。

刘禅即位后,诸葛亮辅政,吴蜀联盟恢复。孙权让陆逊全权负责处理吴、蜀关系,还特意刻了自己的玉玺放在陆逊的住所,让陆逊可以便宜行事。孙权将自己的玉玺放在陆逊的住处,实际上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权柄假手于人,如果对陆逊没有足够的器重和信任,是绝对不可能的。

石亭之战前夕,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统领六师和禁卫军而摄行王事,还亲自在前执鞭为陆逊开路,令百官朝陆逊下跪。战后,陆逊准备回镇荆州,孙权特意安排盛大酒宴为其送行,不仅将自己的车盖赠送给陆逊,还命左右覆盖陆逊出入宫殿的大门。酒宴之中,孙权又将自己穿戴的裙帽、腰带和裘衣赠送给陆逊,亲自为陆逊穿戴上,与陆逊对舞,对陆逊的尊荣之意,无人能比。

黄龙元年,孙权称帝,拜陆逊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地位在三公之上。同年,孙权东巡建业,留太子孙登、皇子及尚书九官等在武昌,征召陆逊为监护人到武昌辅佐太子,统领留守武昌的宫府事宜,主持军国大事,并掌管荆州及扬州豫章等三郡事务。

二、为人正直,得罪权贵

陆逊虽然足智多谋,深得孙权的器重和信任,但由于性格耿直,也得罪了不少权贵。

夷陵之战,孙桓不听陆逊调遣,自行与蜀军前锋交战,被围。吴军诸将都认为,孙桓是孙权的族人,必须出兵救援。但陆逊却拒绝派兵救援孙桓,说:“孙安东(孙桓,安东将军)深得官兵拥戴,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没有什么令人担忧的。待我的计谋全面施行,即使不去救他,他的围也自然被解。”

陆逊拒绝派兵救援孙桓,虽然是为大局考虑,战后孙桓见到陆逊时虽然也说:“开始我确实怨您不来相救,如今胜局已定,才知道您的调度自有良方 。”但孙桓没有因此而对陆逊心存芥蒂是不可能的。

黄武元年十月陆逊上表劝孙权广施恩德、减轻刑罚,放宽田赋的征收,停止户税的收稽。孙权于是命令有关主管官员写好全部的法令条款,并派郎中褚逢送给陆逊和诸葛瑾过目,让他们增削修改。

陆逊主张减轻刑罚,权贵们或许还能赞同,但主张放宽田赋的征收,则触及到权贵们的利益。权贵们迫于孙权的压力,虽然敢怒不敢言,但对陆逊心怀怨恨是一定的。

孙权曾令陆逊教导诸皇子公子,建昌侯孙虑喜好斗鸭,陆逊当即毫不客气地严厉批评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射声校尉孙松在诸位公子中最亲近孙权,他不整军纪,陆逊当着他的面罚其手下剃光头发,又斥责他。孙松脸色十分难看,陆逊却不依不饶,问孙松说:“你不因我粗鄙,多次来访,以明过失,我顺从你的来意进忠言,你为什么脸变色?”

南阳人谢景是太子的宾客,称赞刘廙先刑后礼的理论,陆逊呵斥谢景说:“礼治优于刑治,久为历史所证明,刘廙以狡辩歪曲先圣的教诲,是完全错误的。您如今在东宫侍奉,应当遵奉仁义以显扬善言,像刘廙之谈不必讲了。”

吴国两宫并立时,全琮让儿子支持鲁王孙霸。陆逊得知情况,写信告诫全琮说:“你不学汉朝金日严格对待儿子,反而庇护阿寄,最终会为你的家门招来灾祸。”全琮不理睬陆逊,并因此与陆逊有了裂痕。

此外,暨艳曾大肆建造府邸,陆逊规劝告诫他,认为必将由此招致祸事;诸葛恪自负才高,陆逊就劝他说:“在我之前的人,我一定事奉他与我一道升迁;在我之后的人,我则帮助扶持他。现在看您气势侵凌上级,心里蔑视下属,这并非能巩固自己德行的基础。”杨竺年轻时就博得较大的名声,而陆逊也认为他最终会惹祸败亡,劝杨竺的哥哥杨穆与杨竺分开生活,另立门户。

所谓看破不说破,虽然暨艳、诸葛恪、杨竺三人最终都如陆逊所预料,都因惹祸而被逼自杀或被处死,但在他们还没有惹祸之前,陆逊就严厉提出告诫和批评,显然也在不同程度上得罪他们。

三、被活活气死

得罪权贵们也就罢了,在后期,陆逊实际上还曾多次得罪了孙权。

黄龙二年春,孙权准备派军队取夷州和朱崖等地,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认为,取夷州和朱崖等地是劳民伤财,没有什么益处。孙权不听,依然派兵去征讨夷州,最终只得到数千人,得不偿失,大为后悔。

嘉禾二年春,辽东公孙渊向吴奉表称臣。孙权大喜,派使者携金宝珍货,赴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结果公孙渊认为吴国遥远,难以长期依靠,将使者杀死,转投魏国。孙权大怒,准备亲自带兵去征讨。陆逊上书相阻。这一次,孙权虽然听取了陆逊的意见,但心里对陆逊肯定有不满。

赤乌七年(244年)正月,孙权任命陆逊为丞相。当时,东吴两宫并立,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相互仇视,各自拉拢朝臣。有许多朝廷官员也趁机派出子弟,或依附侍奉于太子孙和,或依附侍奉于鲁王孙霸,都想提前押注,捞取加官进爵的政治资本。

鲁王孙霸的党羽杨竺、全寄、吴安、孙奇等一起诬陷毁谤太子,迷惑孙权。孙权私下召见杨竺,杨竺认为鲁王有文武英才,应为嫡嗣。孙权同意他的意见。

当时,有役使藏于孙权的床下,完整偷听到这些谈话,告知了孙和。孙和于是与陆逊族子陆胤密议,请他让陆逊上疏表谏。与此同时,太子太傅吾粲也数次与陆逊通信,请求派鲁王出镇夏口,逐出杨竺等人,不要让他们留在京师。

陆逊于是上疏劝谏孙权说:“太子是正统,应该有坚如磐石的稳定地位;鲁王是藩国之臣,对他的宠爱和俸禄都应当与太子有所差别。这样大家各得其所,上下才能安定。”极力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孙权陈述嫡庶的大义。

孙权猜到自己与杨竺密谈的内容泄露,大怒,命人追查盗听事件,先后将杨竺、陆胤收监审问,处死太子太傅吾粲,并数次派使者前去责问陆逊 。陆逊因此气愤致死,时年六十四岁。

出将入相,是许多人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但要真正做到出将入相并不容易。一个人有才能,并不等于什么事情都干得了,三国时期能真正做到出将入相的,唯有曹孟德一人而已,诸葛亮长于治国,可为丞相,但让他当将领则勉为其难;而陆逊与诸葛亮正相反,以他的个性,只适合当将军,不适合当丞相。让陆逊当丞相,就像是提着战刀绣花,实际上是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