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诸葛亮草船借箭,妇孺皆知。不过,资深三国迷都知道,在真实历史中,草船借箭的原型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这还没有刨到根儿,其实《三国演义》里,在诸葛亮之前十六年,已经有人用船借过箭,那才是真正鼻祖,这估计只有“发烧级”三国迷才知道了。

孙权不是借箭,只是平衡船只

卖个关子,先说说孙权借箭。裴松之引用《魏略》记载,“(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严格地说,孙权并不是借箭,只是因为船的一面受箭太多,船体倾斜没法开了,孙权让船转向180度继续受箭,然后等船的两边平衡后,再开船回营。

孙权的借箭过程,不是一次军事行动,而是在军事侦察过程中遇到的意外事件。当然孙权胆子也是够大的,在危急情况下,居然还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危险也是够危险的,如果曹操当时派船出击的话,孙权的船在负重之下,船速肯定大受影响,说不定会被曹军当场俘获。

孙坚借箭,才是真正的军事谋略

虽然正史中,孙权是用船借箭的原型。但是,在《三国演义》里,用船借箭真正的鼻祖另有其人。他就是,孙坚。比诸葛亮草船借箭整整早了16年(诸葛亮借箭是208年,孙坚借箭和他被射杀发生在192年同一年)。

《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写道,孙坚兴兵伐刘表,准备战船进攻樊城。刘表这一方派黄祖防守。

“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见船傍岸,乱箭俱发。(孙)坚令诸军不可轻动,只伏于船中来往诱之。一连三日,船数十次傍岸。黄祖军只顾放箭,箭已放尽。(孙)坚却拔船上所得之箭,约十数万。当日正值顺风,(孙)坚令军士一齐放箭。岸上支吾不住,只得退走。”

以上就是孙坚借箭的原文。这当中实实在在体现了孙坚的军事谋略。孙坚知道强攻樊城肯定不行,于是设法引诱黄祖放箭,数十次靠岸,但只是让兵士藏在船舱中,并不急着进攻。这样此消彼长(一连三日),黄祖的箭越来越少,孙坚的箭越来越多。最后,孙坚乘一天顺风,命令军士集中放箭,黄祖抵挡不住,只能退走。

由此看来,孙坚的借箭谋略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可惜,孙坚“轻佻果躁”(陈寿语),孤身犯险追击黄祖,被伏兵射杀。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为什么防守方不用火箭

当然,还有一个小问题,有不少三国迷经常问,为什么防守方不用火箭?如果都用火箭的话,不管是草船、木船,都会被火烧透,更别说借箭了。

原因很简单,古代对火器的掌握并不像现代那么方便。尤其如果防守方也是在船上的话,稍有不慎,很容易把防守方的船也给点燃了。

曹操进攻江东,为避免北方兵士不习水战的短板,还用链锁把船连在一起,如果不慎着火的话,火势就会蔓延到整个船队,因此他们自然不敢轻易冒险用火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