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刘禅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刘禅出生在乱世纷争的东汉末年,母亲是刘备起义后的第一位夫人甘夫人。据说在刘禅出生之前,甘夫人梦到了北斗七星,所以取了小名阿斗。刘禅于公元223年继位,改年号为建兴,总共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直到西晋的大军灭了蜀汉。

虽说刘禅后来是个九五之尊的皇帝,他的早年却是历经坎坷。就在刘禅出生后不久尚处在襁褓之中时,刘备还是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当时刘备本投靠在荆州刘表处,但是刘表病重去世,孱弱的儿子接手荆州。坚守仁义之风的刘备并没有趁机拿下荆州,反而是刘琮向曹操投降了。

曹操率领虎狼之师直袭刘备所在处,可怜的刘备措手不及,直接骑马率领诸葛亮等人先跑了,留下孤苦伶仃的刘禅母子,还有一个糜夫人。幸得赵云及时发现,几乎拼了他的性命救出了刘禅和甘夫人。然而刘禅的倒霉劲还没结束,当刘备从赵云会手中接过他时。估计是为了收拢人心,做好内部人事公关,就顺势摔了亲生儿子一把。这不仅吓坏了赵云等人,也令他们就此更加一股脑地跟随在刘备身边了。

所以说,虽然刘禅后来貌似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年幼的他还是帮助了父亲巩固了人心啊。刘禅的霉运还未就此结束,他作为刘备集团的长子,自然会被牵扯到政治漩涡当中。刘备当年夺了荆州之后,令东吴很是气愤,所以一直想着法子要回来。这不,连孙权的亲妹妹都搭进去了。不过后来刘备和孙夫人关系不好了,东吴也就顺势请回孙夫人,并趁机带走了年幼的刘禅。还是亏在张飞、赵云二人及时发现,又一次救下了刘禅。不然刘禅往后的日子,估计要在软禁中度过了。不过看到后来乐不思蜀的刘禅,估计他也不会有太大的在乎。

刘禅在位多少年

刘禅,刘备的儿子,刘备建立蜀汉的时候被立为太子,在刘备去世后继承了父亲的皇位,成为了蜀汉的第二个皇帝。刘禅在公元223年继位,到公元263年投降于曹魏,在位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刘禅在公元223年5月成为了蜀汉的皇帝,改年号为“建兴”。刘禅继承皇位的时候才十七岁,没有什么作为,主要的政权全部在诸葛亮的手上,依靠诸葛亮来治理国家。几次派兵北征去攻打魏国都以失败告终。在诸葛亮死后,他又让蒋琬和费祎来辅佐他,他们遵循诸葛亮生前所制定好的方针,对内团结,对外也不轻易动兵,这样的方法曾经有一段时间让蜀国维持着平定的局面。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出兵攻打魏国都是无功而返,但却消耗了蜀国的兵力。

刘禅在位的后期,宦官黄皓开始干预朝政,私自勾结党羽,肆无忌惮地在朝廷上作威作福,连姜维也因为害怕受牵连而自请离开京城到沓中去种脉来躲避祸害。于是,蜀国的基业也开始动摇了。

公元263年,魏国的军队兵分三路决定进宫蜀国,刘禅派诸葛瞻去抵抗魏军,诸葛瞻在战场上战死,魏军逐渐逼近成都。刘禅一听魏军逼近,十分慌张,召集大臣进行商议。有人建议让刘禅逃跑,但是情况复杂,能否站稳并不一定。谯周极力建议刘禅选择投降,刘禅竟然采取了谯周的建议,选择投降于魏国。最终蜀国彻底地灭亡了。

刘禅是真傻还是假傻

刘禅其实并不昏庸,也不傻。在面对司马昭提问是否思念蜀国的时候,如果说思念故国,恐怕会惹来杀头的祸害。人又不是草木,怎么可能没有感情,刘禅在蜀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即使他再薄情,对蜀地总归有一些感情,所以在司马昭面前着实演了一场戏。

历代的中国人,多少都有故乡的情怀,尤其是中国人对于传宗接代是非常重视的,刘禅这样做是想保全刘氏的血脉,使得哪天能够东山再起。所以他选择了忍耐,但是忍让却不代表是无能,如果当时刘禅为了一时之气,就回答说思念故国,那他的下场可想而知,可能他的族人也因此受到牵连。

至于蜀汉的灭亡也不能把全部的责任都归结在刘禅一人,蜀汉的灭亡诸葛亮还是要负很大的责任的。首先,诸葛亮和之后的姜维为了完成兴复汉室,多次派兵北征,大大地消耗了兵力和财力,使得征讨的地区人心涣散,民怨沸腾。其次,诸葛亮选择采取强硬严格的法制的措施,在压制一些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最后,诸葛亮在处理新旧阶层的方式上也严重侵犯了旧权贵的利益,使得旧权贵对新入主的阶层非常痛恨。刘禅投降魏国并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能让蜀汉的百姓少受一次灾难。当然,那些极力抵抗的君主会受到后人的敬仰,自己获得了一世英名,但是对百姓更多的是灾难。所以,刘禅愿意背负昏君的骂名来保卫百姓的安危,怎能说是昏君的做法呢?

如何评价刘禅

有个典故叫“扶不起的阿斗”,说的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的故事,说他软弱不能,不思进取,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即使有诸葛亮的辅佐也没有用,最后江山也落到了别人的手中。到现在,人们也常常将那些不思进取,没有进取心的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于是,从古到今,刘禅在人们心中昏庸的形象日渐深刻,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从刘禅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分析。在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上,刘禅体现出大度和忍让。

首先,刘禅在继位的时候才十七岁,刘备在临终前叮嘱他要凡是都跟丞相进行商量,都要听从丞相。于是乎,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是按照丞相的意思办,对于掌管大权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谦让。

其次,刘禅对于诸葛亮的治国策略都予以支持,尽管有所不和谐,但是刘禅还是选择相信诸葛亮的行事方法。诸葛亮发动劳民伤财的北伐战争,刘禅并不是很同意,但是考虑到蜀国的稳定,刘禅还是选择了支持诸葛亮北伐。

再次,刘禅不仅对诸葛亮百般忍让,对于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因为叛乱被杀,刘禅没有对魏延进行否定,而是说既然已经获罪,仍然念及之前的功劳,赐予棺材安葬他。这一点能看出刘禅对臣子的宽容,不会因为叛乱而把之前的功劳全部抹掉。

最后,刘禅因为生活开始腐化,受到了大臣的劝谏,刘禅也没有因此大怒而杀掉他们。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刘禅采取不轻易用武,而是选择将事情化小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