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在大顺军失败之后,李自成和宋献策等军队就成为了清兵杀的对象。

这个时候李自成就带领剩下的大顺军撤向了南方,从西也就不无人知道他的下落了,关于李自成等人的去向,在几百年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成为了历史的悬案。那么关于李自成之死有几种说法呢?

(1)李自成之死:九宫山之说

先传在李自成带军南撤的时候,经过了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他们本来是要登山观察地形的,但是却遭到了突然袭击,全部被杀身亡,那个时候的李自成只有39岁。在《清世祖实录》中,也说道李自成是因为被围困,所以自杀身亡的。后来郭沫若看过明史之后,说到了李自成是在九宫山牺牲的,所以在之后,后人就为李自成在九宫山这里修了一个墓,而且由郭沫若题诗,这个说法也是史学界一直所比较相信的。

(2)李自成之死:石门县隐居之说在乾隆之后,对于李自成有一些记载,说的是李自成兵败了以后,没有牺牲,而是在石门县隐退了,出家为僧,但是还是会在幕后指挥大顺军对抗清朝。在二十世纪后期,湖南就有人对石门县出土的文物进行研究,证明出土的关于这个和尚的东西是李自成的,并且还在这里修建了一个闯王陵,但是有些学者认为,这个出土的东西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所以对于李自成之死,一直都有这两种说法,关于李自成之死,石门县之说与九宫山之说,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