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14 来源:hao86 朱棣怎么死的 朱棣死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1]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军打败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 [2-3] 。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4-5]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

但是关于朱棣的死因,历来都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目前明史书中普遍记载的说法,因病而死,也就是第五次北征时病死于回师途中。

第二种说法是当时朝鲜《李朝实录》中的记载,忧心而死。据说,朱棣率明军通蒙古部队打了一仗,损失不小。皇帝的驻地下了冰雹,粒大如瓦,过去的瓦片相当于今天的砖头那么大,明朝的军队有的人被砸断了胳膊,有的人被砸破了脑袋,死伤不少;许多战马也被冰雹砸断脖子而死,再加上打了败仗,朱棣心情糟糕,忧郁过度而死。

第三种说法更是离奇,说是被虎咬死。这个说法来自朱棣的一个传说,大意是:皇帝带领几十万大军,行进在辽阔的草原上,他手下有百员大将,充足的物资和锋利的弓箭,但他们出征却没遇到敌人,没杀死一个敌兵。

皇帝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就边行军边打猎。一次在榆木川打猎,皇帝不但没打到猎物,自己反被猛虎咬死,尸体也被叼跑了,这个皇帝就是朱棣,因此十三陵的长陵中安葬的只是朱棣的衣物和弓箭,根本没有尸体。(赵云田《明清宫廷秘史》)

这三种说法哪种更可信呢?我们先来看第三种说法,也就是被猛虎咬死一说,这个说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大家可以分析一下:

第一,朱棣是皇帝,不管走到哪里总要有卫士跟着,出征打仗更要有皇家卫队负责警卫,不可能是一个人单独与猛虎搏斗,再说猛虎也不可能把朱棣的卫队一下子都咬死,况且随军的文臣根本没有这种记述。

第二,北征军队的数量庞大,他们只能从较为宽阔的大路行进,不可能从猛虎出没栖息的深山密林中穿行,因此遭遇猛虎突袭丧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使是朱棣率人前去打猎,远离大队部队,在当时的情况下为防备敌人埋伏和偷袭,同样需要大批卫队严密保护,更不可能被虎咬伤。

第三,猛虎出没栖息之地,必须要大面积的深山老林作为小型动物的生存空间,从而供应老虎的食物。朱棣北征大军所过之处几乎都是一片荒漠,只有少量的动物出没,根本无法供养猛虎那样的大型食肉动物,即使有也早被大军赶走了。

因此,朱棣死于虎口的说法可以排除。

再来看看第二种说法,忧心而死。朱棣北征途中可能遭遇风雪不假,甚至夹杂一些冰雹,但说冰雹比瓦片还大,甚至把人的胳膊和马的脖子砸断,则未免过于夸张了。

这种说法的出现是出于朝鲜王朝对北征的不满,因为朱棣为了北征曾大量地向朝鲜索要战马,弄得朝鲜全国都有压力。同时朱棣也不可能为几场暴风雪就忧心而死,只能说恶劣的天气加重了朱棣的忧虑,仅仅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未必就是主要原因。

现在就剩下因病而死的一种说法,应该说这种说法还是较为可信的,因为根据史书记载,朱棣在永乐后期就时常犯病,间歇越来越短,晚年几乎不能临朝办公,内外政务几乎都是交给太子处理。

永乐二十年后的三次北征中,每一次都病得较重,出征前大臣的劝告中也指出,朱棣的身体未能调养好,已经是老病号了。

连年的北征操劳和折腾,加重了朱棣的病情,恶劣的天气和补给的不足,使军队冻死饿死者大约有十分之二三,这更进一步加重了朱棣的忧虑,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是导致朱棣病死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