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山人,是我国明代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一生立足于研究古代医药文化,继而对其加以补充与完善,为后世留下了一本旷世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的问世,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是一部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并被翻译成各种文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当病痛的人们在《本草纲目》中寻找良方时,都会将李时珍的名字深深烙印在心底。

李时珍卒于公元1593年,在他去世后,家人将其埋葬在今蕲春县蕲州镇的雨湖之滨,与青山绿水为伴。时至今天,该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李时珍的墓冢位于园林深处,整体呈椭圆形状,后人为了保护墓葬的完整,还在墓周围砌有数枚青石条。在李时珍墓前的纪念碑顶,有一座李时珍的半身雕像,两侧还有六角亭各一座,上覆琉璃瓦,与远处青山形成了一道极美的景观。除此之外,在陵园两侧,当地相关部门还建造了一座李时珍纪念馆,长廊壁上刻滿《本草图》内容,并在馆内陈列各种关于《本草纲目》的版本。

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医学家,对于李时珍都有较高的评价,甚至还有人将其与万密斋并列齐名,分别称他们是“药王”与“医圣”,甚至,当朝也对李时珍的功绩进行了肯定,在其去世后将他敕封为“文林郎”。不过您可能不知道,在这种殊荣的背后,李时珍同样也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与代价。

李时珍行医多年,一直有个著作医书的愿望。可无论是在行医过程中,亦或是阅读古典医学典籍时,他都遇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即古书内所记载的药名杂乱,并没有进行统一明确的解释。相反,后人在解读这些药名时,往往会牵强附会,只知道在书本上进行推敲,却不懂实际考察,致使书中被误读的药物反复出现。

李时珍意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是“行万里路”也绝对不能缺少,因此他决定,自己要深入实际进行考察,重新演绎一出“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的求知精神极为可贵,以至于留下不少经典的故事。

在古代医书《神农本草经》中,一直提到一味中药,名字叫作“芸苔”,可是使用频率如此高的词汇,却在后代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释,令李时珍一时难以分辨其中真伪。为此,李时珍遍访各地名山大川,专门查找实物,最终在一位种菜老人的指点下确定,所谓的“芸苔”,其实正是平日里我们所熟知的油菜。

在巡访探查的过程中,李时珍还曾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对一味“仙药”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在太和山地区,有一座五龙宫道观,观中道士极为推崇一种名叫“榔梅”的果子,将其称为是“长生不老果”。每年榔梅成熟之时,道士们都会将其采摘,进贡给皇帝享用。正是因为如此,官府便颁下严令,命民间百姓不得私自摘取榔梅,否则将会被全家问罪。

李时珍却不相信道士唬人的鬼话,于是偷偷潜进深山,冒险摘下一枚榔梅。经过他的仔细研究,发现该水果并无太多的功效,只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形的榆树果实,几乎与桃子和杏子毫无区别。

除此之外,李时珍还对中药质量的真伪进行过判定,并将其明确记述在著作之中。李时珍的故乡蕲州地区,盛产一种名为蕲蛇的中药。蕲蛇又名五步蛇,是一种剧毒毒蛇,能够治疗风痹、惊搐、癣癞等病症。在此之前,李时珍经常用蕲蛇入药医病,但是效果很不明显,并未像古书中所记载的一般具有奇效,所以他一直感觉有些奇怪。

直至后来,他才从蛇贩子的口中知晓,原来自己买到的蕲蛇并非本地所产,而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相似蛇种。秉承着探寻真理的理念,李时珍花重金请来一位捕蛇人,他们一起去深山中捕蕲蛇,终于在当地龙峰山上找到了真正的蕲蛇。蕲蛇被捕捉后,他又不顾危险近距离观察,最终将其样貌全部细致记录下来,为后人明确制定了鉴别标准。

李时珍不惜触怒天威、不顾被蛇咬伤的危险,最终写成了一部完整,而又严谨的医学著作,其探索的精神、以及顽强毅力,着实令人钦佩不已。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被后世冠以“药王”之名,成就一生的辉煌。而他的墓地,不仅是游客们纷纷观光的旅游景点,更成为了人们拜祭药王、瞻仰伟人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