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丞相制度是在明朝初叶由朱元璋废除的,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也就是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胡惟庸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辅佐朱元璋,大明建立以后担任中书省丞相一职。历史上关于胡惟庸的记载,几乎没有一句好话,总结起来就两条。

第一条,说他阴险,非常小心眼儿。睚眦必报,谁得罪了他,他一定要报复。

第二条,说他独断专行,大权独揽,在他担任丞相的那些年里,大臣给朱元璋的奏折,胡惟庸都要先看一遍,对自己不利的就扣下来,剩下的才上报给朱元璋,而且很多事情不与朱元璋商议,就自作主张直接拍板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朱元璋还会重用他呢?这是一个大谜团,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草莽出生,是出了名的权利怪兽,作为一个曾经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通过自己摸爬滚打走向人生巅峰的人,怎么能够长期容忍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呢?

洪武元年到洪武六年,朱元璋总共任命过三位丞相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从洪武六年一直干到洪武十三年,总共做了七年丞相。如果一个人真的不行,怎么可能在这个位置上坐这么久?就如同今天在企业里,一位职业经理人,没有很强的能力和很好的道德,对下不能服众,对上没有业绩,分分钟董事长就要你走人,是一个道理。

朱元璋能够容忍他七年,证明胡惟庸其实并不像我们传统看到的史书那样,他肯定有自己的能力,甚至这个能力已经直接威胁到了皇权。

我们来看看,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就是“拔河”。一头是皇帝与宗室,另外一头就是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在朱元璋时期他搞过一次分封,将自己的好几个宝贝儿子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位靖难起兵的朱棣。

而对内官员一头呢?皇帝不可能一个人将所有事情做完,明朝规定皇帝一天要看180份奏折,这个数量听起来很多,其实对于全国的大事小事而言恐怕连万分之一都不到,这就需要大量的官员参政去操作具体事务,双方之间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随时都会被打破。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胡惟庸走向绝路的呢?或者说是胡惟庸做了什么事情,让“拔河”的平衡偏移的呢?

我们来看《明史·日本传》里的一个记载:胡惟庸谋逆,欲藉日本为助。乃厚结宁波卫指挥林贤,佯奏贤罪,谪居日本,令交通其君臣。寻奏复贤职,遣使召之,密致书其王,借兵助己。贤还,其王遣僧如瑶率兵卒四百余人,诈称入贡,且献巨烛,藏火药、刀剑其中。既至,而惟庸已败,计不行。

这一整段说的是:胡惟庸与倭寇勾结,密谋造反。不过历史上关于胡惟庸的记录,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全部不可信,他最后的罪名是谋反,被硬生生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关于他是否谋反,从古至今都是谜团根本考证不出来。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他确实通倭,我们再来看一段史料:太祖初定天下,于直隶太仓州黄渡镇,设市舶司。司有提举一人,副提举二人,其属,吏目二人,驿丞一人。后以海夷狡诈无常,迫近京师,或行窥伺,遂罢不设。洪武七年又设于浙江之宁波府,广东之广州府,其体制一同太仓。后宁波寻废,今止广州一司存耳。盖以宁波亦近畿甸,为奸民防也。

此时的宁波卫指挥使,正是“胡党”的骨干份子林贤,还有一些史料记载林贤曾经去日本工作3年,去干什么?不知道。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我们从这两段史料中,唯一能够判断出的只是胡惟庸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国家的丞相私下与外国有着密切联系,这意味着什么?第一、损害国家利益,为己谋利;第二、借助外来势力密谋造反。

除了这两个之外,实在是找不到其他合理的理由。朱元璋作为农民出生的皇帝,他的见解也不会超过以上两点,顿时杀心四起,“拔河”开始偏移,或许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朱元璋恐怕丞相贻害万年,所以起了废除丞相之心。

很多人说,朱元璋从建国开始就有了废除丞相的考虑,其实这不尽然。胡惟庸之前有过三任宰相,结局都不好,如果真的没有立宰相的心思,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可以找到废除丞相的理由,为何偏偏发生在了“通倭”的胡惟庸身上呢?

朱元璋,看到了隐患。朱元璋对外部官员看得很紧,对他们贪污、劣政、不作为的追查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他对家里人很好,很有农村老头发家致富后的作风,朱元璋美其名曰“亲亲之恩”。

丞相与外国勾结,最大的隐患就是密谋造反,最不济也将裂土称王,明朝中后期的倭患最能说明这一点,在朝中无人的前提下,对东南沿海的骚扰也持续了100多年,让大明王朝头疼不已。

朱元璋在下定决心要废除丞相后,终于在洪武十三年动手了。当天胡惟庸声称自己在家里挖出了一个醴泉,醴泉的意思就是井水有股酒味。胡惟庸感觉这是天大的祥瑞,于是邀请朱元璋去自己家里看。

朱元璋刚要出宫的时候,一个老太监悄悄对朱元璋说胡惟庸家里的墙道里藏了好多的士兵,要造反杀掉你。于是朱元璋马上下令捉拿胡惟庸,当天就把他处死,之后追查“胡党”长达14年之久,总共有3万多人受害。

这件事情非常蹊跷,这个老太监是怎么知道胡惟庸要造反的呢?按照正常推理,根本没有什么老太监,是朱元璋要弄死胡惟庸,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而已。这件事情过后,朱元璋突然就宣布废除丞相的职务,后世子孙也不得重立丞相,凡是敢提出设立丞相的人立即处死。

中国的丞相制度就这么消失了,很多人说朱元璋是权利怪兽,其实他也很不好过,没有了丞相之后,朱元璋最高记录8天处理了3391件事情,这个数字多么可怕。不过在朱元璋死后仅仅过了4年,他的儿子朱棣就建立了内阁,内阁的权利发展到明朝中后期俨然超过了丞相。

朱元璋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明朝内阁经常会有损坏国家利益的人出现,比如:严嵩、温体仁、阮大铖等等,不过或许是介于胡惟庸的先例,没有通敌卖国,密谋造反的。我的结论是通过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更多的是出于他的猜疑之心,说他渴望大权独揽,这应该是处于第二层考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