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其实,当汉朝发展到汉武帝时期的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成了当时历史走向的一个大方向。

这是汉朝从形式上统一全国,物理上统一全国,最终到精神上统一全国的一种演进。

首先,汉高祖刘邦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统一全国。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汉高祖刘邦在诸侯中脱颖而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2个大一统王朝汉朝。

虽然他继承的是秦朝的制度,但中央集权的程度和秦朝那是没办法比的。

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全国设立了36个郡,各郡的郡守都是由秦始皇任命,并且向秦始皇直接负责。但汉朝统一天下之后,原来山东六国的土地上,基本上恢复了诸侯国的建制。

当然,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基本上都是刘邦的亲戚和勋贵而不是六国旧贵族之后,但毕竟还有非常大的自主权。比如,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制造钱币和拥有军队。

所以,除了秦国的旧地之外,当时天下大部分地方还属于诸侯林立的状态,刘邦只是从形式上统一了天下。

七国之乱之后,汉朝从物理上完成了天下的统一。

由于汉初是形式上统一,天下各诸侯国的权力特别大,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之后,有一些诸侯国就开始野心勃勃想要夺取天下了。

所以,汉景帝时期爆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

当然,七国之乱也和汉景帝想要削弱诸侯国的权利加强中央集权有关系,是汉朝朝廷和地方诸侯国之间矛盾激化的一个产物。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地方诸侯国的势力遭到了重创,诸侯国再也没有能力威胁到汉朝的朝廷了,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让汉朝从物理上统一了整个天下。

汉武帝完成了精神上的全国统一。

汉武帝继位的时候,手中的大汉王朝几乎已经可以做到如臂使指,但人们的思想还没有统一起来。

虽然当时汉朝以儒家和道家的黄老之说为主流,但各种各样的学说学派仍然在民间有旺盛的生命力。

汉武帝如果想要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就要对全国进行统一。

此时,汉武帝面临着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和儒家多种学派的选择。

最终他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这种学说来统一人们的思想。

那么,为什么汉武帝那么喜欢儒家呢?

我的看法是:儒家最符合帝王驾驭万民。

首先,儒家学说有着血性的一面。

那个时候的儒家学说,可不是宋朝以后的文弱形象,当时儒家也崇尚暴力,并且把暴力变成了一种美学,提倡的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提倡的是“君子之仇,十世而斩”。

这也为汉武帝打匈奴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次,儒家学说提倡忠诚。

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开始,儒家学说就特别看重晚辈对长辈的忠诚,臣子对君王的忠诚。

所以,孔子看到天下乱成一锅粥,都不把周天子当回事儿,心里非常愤恨和不满。

这种学说非常有利于汉武帝驾驭万民。

最后,儒家非常注重仪式感,显逼格。

儒家学说,不是孔子生创出来,它的源头是周朝的礼法制度,比如儒家六艺就是周朝的君子六艺。

孔子在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演练周朝的那些礼仪,所以他的学说仪式感特别强。

当一件事儿仪式感强的时候,就非常显逼格了。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已经成立了70年,经过几代人的演进,到汉武帝时期自然对礼仪的规范要求越来越高级,正好儒家非常符合汉武帝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从一开始汉武帝就对儒家特别好,为这个还跟太皇太后闹过矛盾。

儒家这么有用,汉武帝自然会选择儒家学说作为规范汉朝人思想的唯一指定产品了!

当然,汉武帝不是把儒家当作统治天下的唯一学说,汉朝是一个外儒内法的社会,极具实用性,统一思想上用儒家,管理国家上用法家,打仗那必须是兵家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