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羊毛出在羊身上,牛肉干处在牛身上,要说起牛肉干的正宗,肯定要数蓝天白云下的蒙古大草原上几百年来结晶的风干牛肉干,味道辣而不辛,干而不柴,每一个吃过的人都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相传几百年前,蒙古铁骑遍行欧亚大陆的时候,“风干牛肉”被誉为“成吉思汗的军粮”,其制作手艺极为考究,起先是选料,牛肉均选自“黄牛之乡”的阿尔沁大草原,放牧在这里的黄牛均吃的是海拔1500米以上的无污染绿色草本植物,精选自黄牛腿部的强韧肌肉,有弹性,能够使得肉质更有嚼劲。再加上盐、砂糖、醋、葱、花生油等配料胭脂,放在草原上盛阳下风吹日晒,自然风干晾制而成。

牛肉干与蒙古骑兵不解之缘

追溯牛肉干历史,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蒙古骑兵与牛肉干有着不解之缘,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

一头牛宰杀后,百十公斤重牛肉晾干后捻成沫后,只有十几斤肉沫,装袋后背在身上,只要有水便可冲饮。

牛肉干在远征作战中起着很重要作用。 草原牧民自古就有凉晒牛肉干习俗,是招待贵客的食品。只有尊贵的客人来时才肯拿出烹制。

其携带的便捷性,易食用性,这就造成了风干牛肉深受广大吃货们喜爱的结果。

在每一个风和日丽或是天空阴雨的下午,都可以坐在阳台上,一边看着窗外一边拿出内蒙古风干牛肉,一口下去,脑子里面都在回荡肌肉纤维断裂的“嘎嘣”一声,还有顺着纹路撕裂的声音,最里面回荡开来香辣的味道,体味茫茫草原上的蒙古风。

历史传说

美丽的科尔沁草原是“一代皇后”大玉儿(孝庄文皇后)出嫁的地方。貌美如花的大玉儿与多尔衮一见钟情,自此一场旷世爱情在科尔沁草原上演。 孝庄故里位于美丽富饶的科尔沁大草原,这里的人们正是因为当年大玉儿出嫁时带走的牛肉干,延续了蒙古族新娘远嫁,族人以牛肉干赐福的习俗。

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该季节的补益佳品;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水牛肉能安胎补神,黄牛肉能安中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