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5-28 来源:hao86 《桃花扇》 康熙 梁启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清朝康熙三十八年,一部传奇剧在历时四十年打磨后,三易其稿终于问世。

这部传奇剧就是《桃花扇》,此剧问世后,民间争相传抄,四处传唱。就连坐在深宫里的康熙皇帝也听说了这部剧,直接让人去找作者要稿本。

著名教育家、史学家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不得已流亡日本时,身边带的唯一一本书就是《桃花扇》。

那么,《桃花扇》的作者是谁呢?是如何写出这样的旷世之作呢?

《桃花扇》的作者名叫孔尚任,是圣人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是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文学家。

公元1648年,出生于山东曲阜的孔尚任,可以说是身上带着书香落地的。

毕竟,身为大圣人孔子的后人,首先承袭的便是儒家思想传统与学术,而礼、乐、兵、农等等,都是从小就要开始熏陶的,根本不会出现输在起跑线上的事情。

孔尚任的祖父,曾经“笃志好学,闭门读书,年六十,足迹不入城市”。孔尚任的父亲是举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不仅要读书,还要精通乐律等等。

如果说,别人的童年是可以爬树摘果子,下河摸摸鱼,偶尔拉弓射箭,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对于孔尚任这样的家庭,顶多也就是玩个投壶游戏而已。

书香门第,读书是必须的,没有任何选择。

按理说,从小就耳濡目染努力学习的孔尚任,应该很优秀,长大后考取个功名应该不成问题。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青年时代的孔尚任,在多次应试时,竟然接连落第。

换作别人,早就另谋其它出路了,但是孔尚任不肯,他是很执着的人,说通俗点就是爱钻牛角尖。考不上非要考,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于是,孔尚任的前半生,可以说就是和考取功名杠上了。

因为落榜,对孔尚任的刺激特别大。为求取功名,孔尚任在离家四十里的石门山,也就是古时称为云亭山的地方,买了块地,盖上几间草房,过起了隐居式的读书生活。

孔尚任有没有“头悬梁椎刺股”,我们不知道,但是在此期间,孔尚任却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尤其是对古书籍的研究,为日后写《桃花扇》做足了准备。

孔尚任曾经在《桃花扇.本末》中记述过这段时间是如何学习的:“予未仕时,每拟做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寐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

从这些记载中就能推断出,孔尚任在没做写之前,一直在储备知识。也就是一方面为求取功名,同时也在构思写《桃花扇》这部传奇剧。

写《桃花扇》的准备工作就是搜集资料,但最重要的功名依然是求而不得,这让孔尚任很苦恼。

孔尚任虽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儒家外带修习礼乐等等。但同时身上,也具备着文人的弱点,那就是唯有功名才能扬名。

结果,机会来了。

清康熙二十三年,尚无功名的孔尚任回到家里,修订《孔子世家谱》《阙里志》等等,同时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康熙皇帝要来曲阜谒孔庙行祭礼,游览孔林。

皇帝要来,接待必须是高规格的。孔尚任懂礼乐,训练礼生、乐舞生的重任就落在他身上,同时还要监造礼乐祭器等等,真是忙到头昏。

孔尚任是个比较执着的人,为人处世要求尽善尽美。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执着精神,又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他头上,由他代表孔家给康熙皇帝讲经导游。

努力也许没有成绩,但努力不会浪费。孔尚任虽然没有功名加身,但却是知识渊博的人,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

孔尚任给康熙皇帝讲经,再领着康熙皇帝在孔林游玩,完美地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结果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直接破格录用为国子监博士。

终于功成名就,孔尚任做了京官。

但是,多年苦读积累了知识,却阻碍了孔尚任的格局。他只熟悉上层社会的生活,而不熟悉底层民众的生活,虽然构思了《桃花扇》却迟迟没有下笔,总是缺少什么。

原来是缺少了解底层生活的阅历。

为此,孔尚任在皇帝指派下,协助同僚治理黄河水患,整日“混迹渔人里,喧喧泊野塘”,终于有机会了解底层民众的生活疾苦,这为他构思的《桃花扇》注入了灵魂。

然而,了解得越多,孔尚任却越来越失望。

在协助治理黄河时,许多官员不作为,每天饮酒作乐,根本不把民众疾苦放在心上,而孔尚任却无力抗衡,这让他空怀壮志,却没有施展的地方,心里是很苦闷的。

于是,孔尚任开了个小差,在治理黄河时,自己悄悄出去旅个游,而他旅游的地方,也是他写《桃花扇》故事发生的地方。比如金陵,还有扬州以及江淮之间的古战场等等。

此番游历,丰富了孔尚任对明王朝的认知,也充实了他之前搜集的资料。

而在寻访古迹时,孔尚任也结交了许多明朝末期知名人士。比如冒襄,这个明朝文人是明朝灭亡的目击者,他为孔尚任写《桃花扇》提供了许多原型人物。

还有一个名叫张瑶星的道人,原是崇祯皇帝的锦衣卫,后来隐居成为道人,“数十年不入城市,士大夫不能见其面”。

但是,孔尚任想要见他。为了见到张瑶星,了解当时的历史状况,执着的孔尚任,顶着秋天的毒太阳,穿行在乱石丛中,终于在白云深处的道观里,找到了张瑶星。

为孔尚任的执着而感动,张瑶星详细地讲解了自己的亲历过程。

“数语发精微,所得已不浅”,张瑶星的讲述让孔尚任茅塞顿开,为了表达对张瑶星的尊敬,孔尚任在写《桃花扇》时,也把张瑶星写了进去。

孔尚任终于动笔写《桃花扇》了,多年的阅历以及搜集来的资料,仿佛一粒粒散乱的珍珠,只待一条线串起。

孔尚任开始写《桃花扇》。每当写成一出故事,孔尚任就会邀请来朋友们过来,听他读唱一番,然后给出修改意见。

当时,也有朋友提醒他,目前是清朝盛世,写明朝的故事会不会有复明之嫌,让他适当修改。

孔尚任很执着,不肯修改,他认为这不仅艺术创作,同时也是向圣上以及世人提出警醒,“知三百年为基业,隳一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

只可惜,孔尚任的初衷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桃花扇》写了改,改了写,三易其稿才定稿并且搬上舞台。

清康熙三十八年,《桃花扇》演出并大获成历,引得康熙皇帝也派人向孔尚任要剧本看,“午夜进之直邸,遂入内府”。

结果次年,也就是清康熙三十九年,孔尚任被罢官。罢官原因,自然众说纷纭,有说牵连贪污案的,也有说是因为《桃花扇》的。

是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孔尚任为世人留下了瑰丽的传奇剧《桃花扇》。当年梁启超流亡国外,身边带的唯一一本书就是《桃花扇》,足见它的艺术魅力。

世事沧桑漫漶,许多人与事都散落在岁月里,唯有最宝贵的文学作品,如珍珠般熠熠生辉。

历史是公正的,世人对孔尚任的成就给予肯定,把他和写《长生殿》的洪昇称为“南洪北孔”,称赞他们是康熙时代照耀文坛的双星。

公元1718年,71岁的孔尚任卒于曲阜,走完了他的传奇人生。

孔尚任的一生,因为执着而失去仕途,但也因为执着,为世界文化留下最瑰丽的《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