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民国初年,一些清朝野史秽史在坊间盛为流传,其中就包括“太后出嫁、顺治出家”等传闻。
对于“顺治出家”一说,清史专家孟森曾专门撰文反驳,而其主要依据是顺治朝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也是顺治遗诏的草拟人王熙的自撰《年谱》。
王熙(1628-1703),字子雍,顺天宛平人,明礼部尚书王崇简之子,顺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曾任日讲官、弘文院学士、礼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
在其《年谱》中,王熙详细记载了顺治病死前的基本情况:
“初六日,三鼓,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随勉强拭泪吞声,就御榻前书就诏书首段。
随奏明恐过劳圣体,容臣奉过面谕,详细拟就进呈,遂出至乾清门下西园屏内撰拟,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入时始完。至夜,圣驾宾天,血泣哀恸。
初八日,又同内阁拟上章皇帝尊谥,又同内阁拟今上皇帝即位年号,又为辅政大臣撰誓文。”
作为王熙年谱的辅证,时在宫中担任词臣的张宸也记载说:
“辛丑正月,世祖章皇帝宾天,予守制禁中二十七日。
先是初二日,上幸悯忠寺,观内吴良庸祝发。初四日,九卿大臣问安,始知上不豫。
初五日,又问安,见宫殿各门所悬神对联尽去。一中贵向各大臣耳语,甚仓惶。
初七日,释刑狱诸囚狱一空。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
之后,张宸又详细记述了顺治的整个治丧过程。
作为顺治病逝前后的亲身经历者和亲眼目睹者,王熙与张宸均记载顺治死于天花而绝非出家,这无疑是极有说服力的。
当然,“顺治出家”的传说也确实是事出有因,如民国史学家陈垣即认为,“顺治出家之说,不尽无稽,不过出家未遂而已。”
据其研究,如《憨璞语录》、《续指月录·玉林传》及《玉林年谱》、《北游集》等佛教典籍均记载:
从顺治十四年起,顺治与南北名僧木陈、玉林、憨璞聪、溪森等都有密切交往,顺治曾封玉林为“国师”,并请玉林为自己取法名“行痴”,号“痴道人”,且执弟子礼。
此外,顺治还请茆溪森为自己剃度,如《续指月录》中记载:“玉林到京,闻森首座为上净发,即命众聚薪烧森。上闻,遂许蓄发乃此”。
如此看来,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关于顺治出家及火烧行森的情节由此演绎而出,只是真实的历史是,顺治虽然想剃度但最终未能实现,而行森也并未被烧死。
据说,顺治当时之所以想出家,一方面是想亲自为董鄂妃和爱子超度亡魂,另一方面,是厌倦了宫中的生活,即所谓的看破红尘。
但是,顺治的举动很快惊动了孝庄太后,后者一再对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都没有动摇顺治的念头。于是,孝庄皇帝请来了高僧玉林琇。
据载,玉林琇曾与顺治有一番交谈,后者问他:“佛祖释迦牟尼和禅祖达摩,不都是舍弃王位出家了吗?”
玉林琇冷静答道:“佛祖和禅宗是悟立佛道,而当今世间需要您护持佛法正义。所以,您应该继续做皇帝。”
玉林琇的一番规劝,终于让顺治皇帝回心转意,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不过他虽然不能出家,但仍心有不甘,于是让身边太监吴良辅作为替身在悯忠寺出家,以了自己的心愿,并在次年正月初二亲自前往悯忠寺参加吴良辅的剃度仪式。
之后,顺治便一病不起(或因为出宫沾染天花?),仅过了五天,顺治就带着对爱妃的无尽思念和对尘世的厌倦,在紫禁城养心殿驾鹤西去,年仅24岁。
后来,顺治的遗体和生前所有物品在景山寿皇殿全部火化,而主持火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高僧行森。
由于顺治的死亡过于突然,民间大都不相信官方的天花之说,而认为这是清廷在掩人耳目,大多数人认为顺治其实已经离开皇宫,出家做和尚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